006(第1/12 页)
外人以为的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再加《诗经》、《尚书》、《礼经》、《周易》、《春秋》。把这九本书背下来就行,不管怎么考,只要把书背熟了就一定管用,能答得对。
实际上的四书五经:除了那九本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四书章注》、《五经章注》以及各大名家著作。
文学思想这玩意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大佬们的书写了一本又一本,可怜裴晔这些考生,背得昏天暗地。这也就算了,大佬们的注集篇幅还特别多。比如《论语》,全文就一万六千多字,但前朝作《四书章注》的大佬吴沛霖大儒为其做了近十万字注。这还只是其中一本,九本下来,全部要背下来,那内容能多到考生眼前一黑。
再加上有些大佬见解不同,给出的解释截然相反,真考到这一句,考生们还得仔细思考主考官更倾向于哪种说法。
这岂是把书背熟就能成的事?
裴晔的过目不忘技能确实对他的学习大有裨益,但也不能只靠这个技能。天下读书人何其多,得天独厚有过目不忘技能的,定然不止裴晔一个。
别的不说,单论本朝,开国以来,本朝就已经出了不下十个神童。五岁能作诗,七岁能读百家的那种传说级别神童,过目不忘都是他们的标配。但就这些老天爷单独给他们开了挂的牛逼人物,最终有所作为的也寥寥无几。有的出现伤仲永的悲剧;有的性情耿介,科举不顺,终其一生也没考过举人,还有的蹭蹬京城,怀才不遇,最终落寞回乡,再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
周夫子对裴晔提起这些人时,语气掩盖叹息,只盼着裴晔未来能比他们顺一些,不会落得个寥落半生的下场。
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告诫裴晔,有点天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万不可因此自傲。
裴晔当然不会为此沾沾自喜。别说现在,就是他上辈子十二岁的时候,也不会因为自己能过目不忘便狂妄自大。相反,裴晔的勤奋和他的天赋一样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