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第3/5 页)
【原文】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孝元在蕃邸时,撰《西府新文》,讫无一篇见录者,亦以不偶于世,无郑、卫之音故也。有诗赋铭诔书表启疏二十卷,吾兄弟始在草土,并未得编次,便遭火荡尽,竟不传于世。衔酷茹恨,彻于心髓!操行见于《梁史·文士传》及孝元《怀旧志》。
【译文】先父的文章,十分典雅纯正,不随意跟从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梁孝元帝为湘东王时,编成《西府新文》,先父的文章竟没有一篇被收录,这也是因为他的文章不合世人的口味,没有郑、卫之音的缘故。他有诗、赋、铭、诔、书、表、启、疏共二十卷,我们几兄弟正在守丧,都没有来得及编辑整理,就碰上火灾被烧光了,终于不能流传于世。我怀此悲苦遗憾,痛彻心肺骨髓!先父的节操品行,见于《梁史·文士传》及孝元帝的《怀旧志》。
【原文】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祖孝征亦尝谓吾曰:"沈诗云:'崖倾护石髓。'此岂似用事耶?"
【译文】沈约说:"文章应当遵从'三易'的原则:容易了解典故,这是第一点;容易认识文字,这是第二点;容易诵读,这是第三点。"邢子才常说:"沈约的文章,用典让人感觉不出来,好似发自内心的话。"因此深深佩服他。祖孝征也曾经对我说:"沈约有诗说:'崖倾护石髓',这难道像在用典吗?"
【原文】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邢赏服沈约而轻任昉,魏爱慕任昉而毁沈约,每于谈宴,辞色以之。邺下纷纭,各有朋党。祖孝征尝谓吾曰:"任、沈之是非,乃邢、魏之优劣也。"
【译文】邢子才和魏收都名声很大,当时人将他们作为榜样,当成宗师。邢子才欣赏和佩服沈约而轻视任昉,魏收爱慕任昉而诋毁沈约,他们每次在宴会谈论时,言辞激烈,争辩得改变了脸色。邺下人物众多,各有朋党。祖孝征曾对我说:"任昉和沈约的是非,实际上就是邢子才和魏收的优劣。"
【原文】《吴均集》有《破镜赋》。昔者邑号"朝歌",颜渊不舍;里名"胜母",曾子敛襟:盖忌夫恶名之伤实也。破镜乃凶逆之兽,事见汉书,为文幸避此名也。比世往往见有和人诗者,题云"敬同",《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不可轻言也。梁世费旭诗云:"不知是耶非。"殷澐诗云:"飖扬云母舟。"简文曰:"旭既不识其父,澐又飖扬其母。"此虽悉古事,不可用也。世人或有文章引《诗》"伐鼓渊渊"者,宋书已有屡游之诮;如此流比,幸须避之。北面事亲,别舅摛《渭阳》之咏;堂上养老,送兄赋桓山之悲,皆大失也。举此一隅,触涂宜慎。
【译文】《吴均集》中有《破镜赋》。古时候有座城邑名"朝歌",颜渊不在这里停留;有个小村名"胜母",曾子到此赶紧整饬衣襟:他们大约是担心这些不好的名称损伤了事物的内涵。破镜是一种凶恶的野兽,它的典故见于《汉书》,希望你们写文章时避开这个名词。近代常常看见有人和诗,题上"敬同"二字,《孝经》上说:"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这两个字是不能随便说的。梁朝费旭的诗说:"不知是耶非。"殷澐的诗说:"飖扬云母舟。"简文帝讥讽他们说:"费旭既不认识他的父亲,殷澐又让他的母亲四处飘荡。"这些虽然都是旧事,也不可以随便乱用。有人在文章中引用"伐鼓渊渊"的诗句,《宋书》对这类不考虑反切的引语屡有讥讽。以此类推,希望他们一定要避免使用这类词语。有人尚在侍奉母亲,分别舅舅时却吟唱《渭阳》诗;有人父亲尚健在,送别兄长时却引用"桓山之鸟"的典故,这些都是大大的失误。举出以上部分例子,你们就应该知道处处慎重了。
【原文】江南文制,欲人弹射,知有病累,随即改之,陈王得之于丁廙也。山东风俗,不通击难。吾初入邺,遂尝以此忤人,至今为悔;汝曹必无轻议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