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操第六(第7/8 页)
魏朝王修的母亲因为是在社日这天去世的,第二年的社日,王修感念亡母,十分哀痛,邻居们听说后,为此而停止了社日的活动,现在,父母亲去世的日子,如果正碰上伏祭、腊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节日,以及忌日前后三天,忌月晦日的前后三天,除了忌日这天外,凡在上述的日子里,仍应对父母亲感怀思慕,与别的日子有所区别,应做到不参加宴饮,不听声乐以及不外出游玩。
【原文】刘绦、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其父名昭,一生不为照字,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然凡文与正讳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音异字,不可悉然。刘字之下,即有昭音。吕尚之儿,如不为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
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译文】刘绦、刘缓两兄弟,同为名人,他们的父亲名叫刘昭,所以兄弟俩一辈子都不写照字,只是依照《尔雅》用"火"旁加"召"来代替。然而凡文字与人的正名相同,当然应该避讳如行文中出现同音异字,就不该全都避讳了。"刘"字的下半部分就有"昭"的音。吕尚的儿子如果不能写"上"字;赵壹的儿子如果不能写"一"字,却便会一下笔就犯难,一写字就犯讳了。
曾经有某甲安排宴席,准备请某乙来做客,早上在官署见到乙的儿子,就问他说:"令尊大人几时可以光临寒舍?"某乙的儿子却回答说他父亲已经去了。当时传为笑柄。像类似的事例,凡碰上后就该慎重对待它,不可那样不稳重。
【原文】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常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译文】江南的风俗,孩子生下来一周年,就为他缝制新衣裳,给他洗澡后再装饰打扮,对男孩要用弓、箭、纸、笔,对女孩要用剪子、尺子、针线等,还要加上一些饮食物品以及珍宝玩具等物,把它们放在孩子面前,观察他(她)想抓取的东西,以此来检验孩子今后是贪婪还是廉洁,是愚蠢还是聪明,这种风俗被称作"试儿"。这一天,亲戚们都聚在一起,设宴招待。从此以后,父母亲只要还在世,每到这个日子,就要置酒备饭,吃喝一顿。那些没有教养的人,有的虽然父母已不在世,到了这一天,也都要照常设宴请客,尽兴痛饮,纵情声乐,不知道还应该有所感伤。梁孝元帝年轻的时候,每到八月六日生日这天,常常是设斋坛讲经。自从他母亲阮修容去世之后,这种事也就绝止了。
【原文】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急切。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有侑字,训诂云:"痛而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译文】人有忧患疾病,就呼喊天地父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现在的人特别讲究避讳,处处都比古人显得紧要。而江东的士人百姓,悲痛时就叫祢。祢是已故父亲的庙号,父亲在世时不允许呼叫他的庙号,父亲死后怎能随意呼叫他的庙号呢?《苍颉篇》中有倄字,《训诂》解释说:"这是因悲痛而呼喊出的声音,读音是羽罪反。"现在北方人悲痛时就呼叫这个音。《声类》注这个字的音是于耒反,现在南方人悲痛时有的就呼叫这个音。这两个音随人们的乡俗而定,都是可行的。
【原文】梁世被系劾者,子孙弟侄,皆诣阙三日,露跣陈谢;子孙有官,自陈解职。子则草屩粗衣,蓬头垢面,周章道路,要候执事,叩头流血,申诉冤枉。若配徒隶,诸子并立草庵于所署门,不敢宁宅,动经旬日,官司驱遣,然后始退。江南诸宪司弹人事,事虽不重,而以教义见辱者,或被轻系而身死狱户者,皆为怨雠,子孙三世不交通矣。到洽为御史中丞,初欲弹刘孝绰,其兄溉先与刘善,苦谏不得,乃诣刘涕泣告别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