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式李问:“你确定?”
女人犹豫了,又看向一旁的柏木棺材,面露难色。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母亲女人肯定想给儿子最好的,可她摸了摸口袋,在松木棺材和柏木棺材之间犹豫不决。
把式李酝酿了一下情绪,沉重地说道:“是这,先办事,等啥时候有钱了再给也不迟。”
女人点头,哽咽道:“那真是太感谢你了。”
把式李摆摆手,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说:“棺出有名,灵仙棺材铺不出无名之棺,你跟我学说一遍事情的经过。”
女人含泪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女人名叫陈兰菊,嫁给了何家庄的王大光。
何家庄是个大庄,可王姓却是个小姓。
陈兰菊和王大光婚后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哥哥取名王小风,弟弟唤作王小云。
一家四口,日子过的虽然清苦,却也充实而幸福。
话说到这里,把式李插话道:“妹子,你一个人把两个娃娃拉扯大真不容易啊。”
听话听音,李天赐心中大骇,手里的毛巾掉在地上,因为把式李言外之意是说王大光已经不在人世了。
女人看向把式李,眼睛里却露出惊异的目光。
显而易见,把式李猜对了。
十年前,也就是儿子四岁的时候,家中突遭变故。
王大光在一家砖瓦窑厂打工,一日他饮酒上工,将砖坯运进炉膛,在里面睡着了,被封禁在里面,活活烧成了灰烬,只剩下一个焦黄发黑、残破不全的头盖骨。
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陈兰菊柔弱的肩膀上,不过为母则刚,她既当爹又当妈,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终于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了,自己却落下了一身病痛。
母亲的辛苦被兄弟二人看在眼中,决定替母分忧,于是小学毕业后,他们不顾母亲劝阻双双辍学。
哥哥王小风作为长子,主动承担起了家庭重担,留在家中照顾老母亲,耕种几亩薄田。弟弟王小云去了外地,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王小风年纪不大,志向却不小,他做了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何家庄有一座荒废已久的和尚庙,后来改造成了中心小学,再后来师生们搬迁到了新的校区,和尚庙便一直被荒废至今。
寺庙属阴,自古以来便有“宁住荒野,不住庙宇”的说法,原因就是寺庙聚阴,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
道家《茅山术志》甚至将其称为“聚阴池”,不但能吸附周围阴气,而且游魂野魄也会被吸引而来,一旦有人中招,极难摆脱。
不过,孩童阳气旺盛,可以压制寺庙的阴气。
正因如此,所以很多学校都是由寺庙改建而成的。
书要简短,却说那个寺庙自从荒废以后,数年无人问津,可那里面有几十亩撂荒的土地,这引起了王小风的注意。
事情办得很顺利,他以极低的价格承包了那个寺庙,在里面开荒种地。
历经一个春天的辛勤劳作,王小风终于在昨天将所有的土地开垦完毕。
今日一早,王小风起了个大早,说要去镇子上买一些化肥种子,准备种植一茬春玉米,卖到城里能赚不少钱。
陈兰菊让他吃完饭再走,可王小风说不饿,就这么走了。
可谁曾想,这成了母子二人的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