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送皇上。
”
群臣齐声高呼,目送着李铮离开大殿。
随着李铮彻底离开。
群臣也是纷纷散开了。
“诸位大人,又要忙碌了。
”
“没想到皇上魄力那么大,竟然要开海运。
”
顾时看着几位尚书一笑。
“你们慢慢忙去吧。
”
“我们可管不了海运,而且要派人去幽州府调查了,建造皇宫,这些都是大工程啊。
”
“而且,还要将今日皇上登基之事昭告天下。
”
“新朝刚成。
”
“难免如此忙。
”
“等熬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好了。
”
“而且。
”
“这一次皇恩浩荡,将不良人都从我们府中撤出,以后真的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
“是啊。
”
“皇恩浩荡。
”
……
群臣离开朝堂候,纷纷议论起来,对于不良人被李铮撤离之事,他们也是十分高兴的。
这对弈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而在皇宫内。
“没想到真正坐上去,还真的有些累。
”
“王公公,过了多长时间了。
”
“回皇上。
”
“过去两个多时辰了。
”
“这一次朝会时间并不短了。
”
王德笑着道。
“摆驾。
”
“去父皇那里。
”
“他这一天闲了,正好朕给他一个惊喜去。
”
李铮笑了笑,对着王德说道。
“皇上有旨。
”
“摆驾太上宫。
”
王德立刻喊道。
应声。
几个仆从抬着轿子来到了李铮面前,李铮坐上去,四个仆从起驾,向着太上宫而去。
而在外。
随着朝会散去。
群臣也按照李铮的旨意,各司其职。
政令通达。
长安各处宣召所在。
京兆尹的官吏还有衙役已经来到。
而且在长安城各处,许多衙役还在敲锣打鼓。
“朝廷旨意,昭告天下。
”
“凡是我大唐子民,皆可听之。
”
“朝廷旨意…”
听到这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无数百姓被吸引,纷纷先找个好宣召之地汇聚。
不一会。
在长安城各处的宣召之地全部都汇聚了城中的百姓,全部都在翘首以盼的看着。
每一次朝廷有这么大阵仗,必有大事发生。
对于这一次的大事。
其他地方的大唐百姓或许不知道,但是长安城内已经传开了,这一次如此宣召,显而易见,必然是新皇登基之事。
“几天前皇上大寿时就传出了消息,皇储殿下已经继位。
”
“今天的宣召肯定是皇储殿下登基继位的消息。
”
“兄台说的没错,肯定就是此事了。
”
“皇储继位,普天同庆。
”
“新皇继位,必有天下万民的恩泽。
”
“期待啊…”
宣召所在,许多百姓都不由的议论纷纷起来,许多老百姓也都充满了期待。
李铮,天下广传的仁义之君,他继位,自然是让百姓期待,期待新皇登基获得更多的恩泽。
“今日。
”
“老皇上已然退位,将皇位传给皇储殿下,皇储殿下与皇宫内祭天登基,继承皇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