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霞一听就不高兴了,瞪了他一眼:“来成,你这可是狗眼看人低了啊!女人咋了?伟大领袖不是说了吗?女人能顶半边天呢。”
“好好好,我懒得跟你争。”金玉珍看着他们两口子争辩,抄起双手观望,终于忍不住发话:“好了,别卖嘴皮了,就这么定了。来成,你去街口让婷婷把她车开过来。”
转身又对秀霞道:“秀霞,你回去准备两件衣服,跑几个县呢,说不定得在招待所住上一两晚上。”
秀霞朝来成挤挤眼,挑挑眉,来成气得呼哧呼哧的。
“好了,都各干其事吧。”
金玉珍安排完便向米厂后面走去,她的衣服等生活用品一半都在米厂,不用专门回家去拿。
来成赶忙道:“姐,等一等。”
“嗯?还有啥事?”
“姐,婷婷才拿到驾照能行吗?要不,叫个老司机的车去。”
金玉珍盯着她,不高兴道:“有啥不能行的?自家有车为啥叫别家的车,钱多烧得是吧!”
来成争辩道:“姐,我是担心婷婷驾车技术不行,出门安全第一,要不…”
“打住,亏你还是当舅舅的,自家外甥女自己都不信,谁还敢雇她的车?跑一趟远途就当是锻炼她了,你只管去喊人就是了。”
说完,金玉珍端直上楼。
金来成太了解他这个性格,说一不二,虽然他很不情愿这趟远路让婷婷新买的出租车跑,可拗不过金玉珍,只有乖乖骑上摩托车往街口走。
婷婷虽是抱养的,金玉珍始终把她当亲生的,初中毕业,婷婷不想再上学,金玉珍就送她去驾校学了个驾照。
驾照拿到手,金玉珍当天就花了近五万元给婷婷买了辆夏利,一天到晚停在上元街口拉客。
金玉珍和秀霞坐上婷婷的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千源县,当晚在千源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去了林老板说的粮站。
负责接待的人很热情,带她们先看了仓库的稻谷,然后就签合同、收钱、安排装货。
去下一个粮站前,金玉珍就给来成打了电话,让他找几辆货车准备提货。
差不多两天,金玉珍走了三家粮站,把一切事宜办妥,便着急往回赶。
一车皮稻谷,一百二十吨货,到货就得抓紧时间加工出来,这样的话,这边拉米过去,回来时就拉稻谷,省时又省运费。
做生意的,不得不算这笔细账。
不得不说,四川的粮站工作效率就是高,金玉珍回去第三天就接到粮食储备库提货电话。
金来成负责带车去拉货,金玉珍开始安排三班倒生产,米厂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勃勃。
上元乡就这么大,消息传播那叫一个快,尤其在上元乡这几家粮食加工户里简直传神了。
王巧玲的米机开始加工,只能断断续续零星收到一些稻谷,牛志元虽拉了一号仓,可销路有限,没敢大胆生产,白天加工晚上停。
金玉珍门上,稻谷车来,送米车走,没怎么停过,王巧玲眼馋得没办法,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熊剑军耳朵里。
一天,牛志元到粮站结账,熊剑军就问道:“玉珍从哪弄那么多稻谷?听说量还挺大,打米机都没停过。”
熊剑军还想知道这个谜底呢,摇着头道:“搞不清嘛!有人说是从地区粮食储备库拉的。”
“粮食储备库?不可能,地区粮食储备库还从我们粮站调粮呢。”熊剑军十万个不信。
金玉珍的社会关系怎么可能跟地区粮食储备库挂上关系,他熊剑军作为一个粮站站长出面,人家恐怕都懒得理他。
比熊剑军更关心金玉珍的就是王巧玲,每隔一天,王巧玲就骑着她那新买的踏板摩托车从金玉珍米厂门口经过一回。
每次总会故意放慢速度,脖子伸得跟鸭子似的向金玉珍米厂看,回来就会鬼脾气乱发。
一周后。
听说金玉珍到处外发稻谷代加工,王巧玲再也坐不住了。想着这么硬扛下去不是办法,十几万元买的米机呢,不尽快挣回成本怎么行?
王巧玲坐卧不宁想了一天,到晚上,打听清金玉珍一直住在米厂,于是就买了两瓶好酒,提了个大西瓜去找金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