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则是某个条件。
而严峰的做法,就是最直接的。
输入手中的线索,而后立马就得到了一个看似是结果的答案。
这么做,很简单很粗暴,但是也同样的容易出错。
因为中间的”过程“省略了检查这一步骤。
所见即所得。
每得到一个线索,就做一次“推导”的这个动作。
但是他忘了,推理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他搞错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
前提与在该前提下导致的结果的先后顺序。
即“真凶打算杀完所有人之后再自杀”这个结论。
是由什么线索推导而出的?
没错,是因为他们捡到的纸条。
纸条上有一首童谣,十个小男孩。
因为童谣中所唱的内容过于诡异和恐怖。
所以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
则是真凶想要杀光所有人。
问题就出在这里。
真凶要杀了所有人再自杀。
他先入为主的主观思想让他走入了一个误区,而且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真凶是不可能杀了所有人之后再自杀的。
不可能的。
不是说凶手没有自杀的动机。
而是单纯的字面意思,不可能。
想想吧,严峰。
你现在为什么会在梦境里面?
因为得罪了某个人?
因为牵扯到了莫名的事件?
都不对吧。
事实是,有个人需要借他的手来解开某件悬案的谜题。
问题就在这了。
是因为先有的这个“悬案”。
才有的这个梦境
重点在哪?
在悬案。
这是一桩没能找到真凶的悬案。
如果那个操梦师知道这些人的死亡过程,和死亡顺序的话...
那最后死的那个人不就一定是凶手了么?
那还哪有推理的必要呢?
总不可能会有这么简单吧?
不然那个家伙肯定早就已经得出答案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被这一个问题深深的困扰住了。
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死亡顺序不会影响真相。
既然不会影响的话...
严峰这么想着,莫名的想到一个可怕的结论。
只是一瞬间他就强迫自己甩开了这个念头。
怕什么!
没什么好怕的。
现在怎么说也只有四个嫌疑人了,四个选一个百分之二十五的概率。
他就不信,自己会解不开。
他一定会揪出那个凶手的。
然后离开这个该死的梦境。
问题就是自己要怎么告诉操梦师,他解出来了这个案件的谜题呢?
还有,如果像那歌谣里面唱的一样,他们十个人如果全都死了的话。
在最后一个人不是凶手的情况下。
他都活到最后了,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弄死?
他突然间想起了他的老师曾经对他说过的那句话。
思考问题之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给出的答案的合理性以及案件本身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