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全产业链都是被逼的求全订(2 / 2)

🎁美女直播

蜥方资本为啥要垄断科技?

因为只有垄断了技术,然后他们才能高价销售产品。

他们才能赚取超额利润!

于承东在旁笑道:“这个我了解一点,是因为人工耳蜗的几乎所有技术专利都被外国人注册了。”

“国内要是想研制,那就要另外找技术路线。”

“所以,咱们国内至今都还没有人工耳蜗的品牌。”

张志鹏说:“别人不搞,咱们来搞!”

“那么简单的一个东西,就敢一只卖十几万,妈的怎么不去抢!”

于承东说:“咱们可以成立研究小组试一试,不过,我估计还要再招聘专门的人才。”

张志鹏摆摆手说道:“不用那么复杂,不行的话,搞几个人工耳蜗,我来研究一下。”

他要亲自下手。

人工耳蜗这个东西,其实销量还是比较小的,可能像华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聋人中最多也就有百十万个适合安装人工耳蜗。

这个产业规模是真的不大。

更何况,人工耳蜗这个东西有用是有用,它也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很大。

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感染真菌,导致发炎。

严重的还会引发面瘫,让安装者感到恶心眩晕。

张志鹏就在想,难道,就非得把做手术把人工耳蜗植入到病人的耳朵里才能行吗?

也许,还能有更好的方式来刺激耳蜗,达到恢复听力的作用呢?

年底了,张志鹏心想,自己作为管理者,还是要去看望一下基层的困难职工。

这个王良,就是个挺合适的看望对象。

张志鹏这么想着,他就对于承东说:“安排一下,今年看望基层困难职工就去王良家吧。”

于承东点点头说:“好的,那我马上让人安排好。”

却说王良,被拖走之后,就被带到了人力资源办公室。

有人安抚他,公司知道他家里的困难,所以就算是开除他,也会赔给他一笔钱。

开除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公司的规章制度。

那些制度可都白纸黑字写着呢,触犯了,就要为此而负责任。

王良这会儿也想通了。

他也知道,自己因为家里的压力而导致不能聚精会神,的确是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和隐患。

自己真的是不该啊……

就算是家里有事情,也不能在工作的时候被影响。

以至于造成现在这样不可挽回的局面。

他已经做好了被开除的准备。

就在他准备签署离职手续的时候,有个人匆匆走了进来。

这人跟人资的一个主管说了几句话。

这名主管就走过来对王良说:“王良同志,祝贺你。”

王良一愣:“啊?!”

该主管说:“咱们大老板发话了,说要体恤一下基层的工人。”

“他了解了你的情况,认为你的确是挺不容易的。”

“所以,辞退你的决定作废了。”

“你仍然可以留在公司上班,不过,要换一个岗位。”

王良不由得狂喜。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事情竟然还能有转机。

“谢谢老板,谢谢张主管……”

张主管淡淡地说:“这次算是一个例外。但今后上班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能再心神不宁,心不在焉了。”

王良拼命点头:“我记住了,我一定会改正的。”

“我希望能够为公司干一辈子。”

张主管说:“鉴于你家里现在的情况,你还是回家调整一下,另外,去财务另一笔救助金吧。”

就这么地,王良不仅没有被开除,还领到了一笔一万块的救助金。

这一万块,不算个小数目了。

王良过去上全勤,把所有的班都加了,每月拿到手其实也就6千多块。

而这个工资,已经比国内平均工资高了一大截。

王良回到家,跟他妻子说了在公司发生的事情。

他妻子也是不胜唏嘘。

他们唯一的女儿王紫今年已经6岁,眼见着就可以上小学。

但她先天不足,两耳失聪,什么都听不见。

两口子为此愁坏了。

王良两口子都是90年代初的下岗职工,王良得以进入华兴公司上班,让这个家看到了希望。

但是,女儿的病终究是他们心中的隐痛。

这些年,他们带女儿看了许多医生,做了不少的检查。

女儿是适合做人工耳蜗恢复听觉的。

可是,安装人工耳蜗实在是太昂贵。

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财力。

这几年,王良两口子拼命赚钱,省吃俭用,一共也就攒了十万多块。

可安装一只人工耳蜗就要20多万,根本不够啊!

可是,如果再拖下去,女儿安装人工耳蜗的黄金期就要错过去。

而且还会影响到女儿上学。

两人焦虑极了。

到处借钱,可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