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还是穿着在文华殿读书的那一套长衫,手里拿着奏折。
“皇爷爷,孙儿听闻附近州县的一些饥民,今早到了应天城附近。”
“昨日天降大雪,饥民却衣不附体,食不果腹,孙儿心痛万分!”
“问过黄先生,方知今年江南地区歉收,不久之后还会有更多的饥民涌向应天城!”
“不错……”
朱元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朱允炆虽然比不得林洛机灵聪明,但天性纯良,待人和善,体恤百姓,和朱标有几分相似。
这一点十分符合朱元璋的心意。
“允炆,你可有何良策?”
“一想到有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孙儿便茶饭不香,忧心难安!”
“孙儿愿只留两套长衫,撤去其他衣服鞋帽花费!”
“每日餐食,只愿一碗米饭,一碟小菜,别无他求!”
“母妃知道了孙儿的想法,十分赞同,愿带领东宫上下,一起粗茶淡饭,缩减用度!”
“节省下来的银钱,全部用作赈济灾民。”
朱允炆情真意切,悲痛的都快哭了。
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允炆,你有这份心,爷爷很是高兴!”
虽然做不了太多,但也是为灾民尽了一份力。
“爷爷,孙儿觉得还不够!”
“孙儿的力量还太小,能帮助的灾民并不多。”
朱允炆举起手中的奏折。
“要更好的救助饥民,需要朝廷采取措施,百官齐力!”
“哦,允炆有什么建议?”
“快快呈上来让爷爷看看!”
朱元璋接过朱允炆的奏折,打开却没有马上看。
而是顿了顿,起身按了一下太阳能灯。
朱允炆好奇的打量了几眼头顶上发光的东西,这是啥?
怎么能够把屋里照的跟白昼一样?
谁人进献给皇爷爷的?
不过朱允炆还是忍住了,没有问出口。
比起赈济灾民,在皇爷爷面前好好表现,展现出更好的形象……
这点好奇心算不了什么,不值一提。
“根据本次饥民的受灾情况,孙儿提出了三条赈灾建议。”
“其一,在东城外设立粥铺,避免饥民饿死。”
“其二,派遣城卫军维持秩序,不再允许饥民随意进城,以免混乱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害,同时也防止灾民之间发生口角和斗殴。”
“其三,尽快查清沿途个州县受灾情况,统计灾民的具体数量,户部拨钱到州县,尽可能的就地赈灾,减少流民……”
“具体措施,孙儿已经在奏折中写明。”
“嗯,允炆的建议不错。”
“不仅东城外要设粥铺,南城门也要!”
朱元璋仔细翻开奏折,确实是朱允炆亲笔所写,每一条建议后,都列举了具体的实行方案。
基本上总结了朝廷历来的赈灾之法,可圈可点。
“这可是有哪位先生,指点了允炆怎么赈灾?”
“回皇爷爷!”
“孙儿的确询问了黄先生,但黄先生要我自己拿主意。”
“于是孙儿查阅了朝廷往年赈灾的资料,从中总结出一些方法,等不及明天,写好之后就连忙来找皇爷爷。”
“希望没有打扰到皇爷爷休息。”
“哈哈,皇爷爷也正为灾民发愁!”
“你来的正好!”
“允炆长大了,操心国事,能为爷爷分忧啦!”
朱元璋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