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爽快的放下柴担,老大爷也爽快的数了两百文钱给樵夫,“就放这,我自己搬进屋,你快去再给我挑一担来,路上不要卖给别人了……”
说着,老大爷还是不放心,又数了一百文钱给樵夫,“那一担,我先付你一百文定金!你要敢卖给别人,我就报官!”
“别都抢完了,给我留一担!”
“两百文!”
“是我先问的!”
中年人也急了,不敢再犹豫,跑过来冲着樵夫喊道。
“不用抢,我家还有两担,都按两百文给你们算。”
“行,说定了!”
中年人也赶紧数了一百文定金给樵夫。
樵夫收了钱,立马又回家挑柴。
朱元璋一直保持着缓慢的脚步,不去刻意惊动路边的人,直到走远了,他才停下来。
“市场上所有的柴火都涨价了,难道所有人都在哄抬物价?”
朱元璋严肃的望向赵勉。
“你看那樵夫一身短巾,这刚下了雪的大冬天,咱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外面披着保暖的大衣,樵夫却只有一件打满补丁的单衣,脚上穿着快要磨破的草鞋!”
“他不冷吗?”
“他不想在家里,用自己砍的柴烧一堆火,暖暖和和的喝口热汤?”
“樵夫不能!因为家里的孩子在等着买米下锅!”
朱元璋痛心无比。
“两百文一担柴,贵吗?”
“贵!”
“但百姓和商人一样吗?”
“不一样!”
“百姓之所以一担柴都烧不起,一碗充饥的米都没有,是因为天灾,是因为咱们大明朝廷的官员,没有把国家治理好!”
“是咱的过失,也是你们的过失!”
“皇上恕罪!”
赵勉和茹瑺等人,跪了一地,磕头谢罪。
赵勉更是因为刚才说错了话,头如捣蒜。
“臣身为户部尚书,上不能为皇上分忧,下不能替黎民百姓消除灾祸,臣罪该万死,请皇上责罚……”
“呵呵。”
朱元璋一声冷笑。
“要把你们千刀万剐,就能让咱大明百姓吃饱饭,穿暖衣……朕早把你们都砍了!”
“起来吧,随朕再走走,再看看!”
“尔等也都仔细想想,要怎么度过今年这个冬天!”
“是,皇上!”
赵勉等人明白,皇上说的度过这个冬天,自然不是指他们,而是指百姓。
一路上不停的有百姓跑来跑去,买柴的,买米的,叫卖的……
一担柴的价格都涨了十几倍,可想而知大雪过后,越来越冷的冬天,百姓们的艰难。
对此,朱元璋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之前的粮荒,总算能有个预警,历朝历代也都有经验了。
大孙的正阳商会,也帮了不小的忙。
但有屯粮囤米的,朝廷总不能事先屯柴卖?
柴火远没有粮食重要,一个冬天下来,却也能冻死不少人!
何况……
城外的灾民,已经露天宿营两个月了!
不知城门外,是何惨状。
一夜之间,又多了多少死去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