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组最麻烦的就是磨合。
演员和演员之间,导演和演员之间,甚至是演员和场景之间,都需要磨合。
如果达不到默契的程度,那么这部电影就没办法拍好。
殷俊第一天拍戏的认真,绝对不是什么下马威。
作为一部第三次冲击奥斯卡的电影,殷俊从一开始就拿出了全部的精力。
他所暂住的房子里面,几乎全部都贴满了各种分镜头画面,每一个有戏份的演员们,拿着的资料和台词等都是一大堆。
几个主要的演员,包括德军军官、主角的父亲、主角的弟弟、朵罗塔、海勒……等等,都是殷俊特意挑选好的。
他们和汤姆汉克斯一样,都是提前几个月就拿到了剧本,拿到了自己的戏份要求和台词。
比如出演德军军官的那一位——连姆尼森,人家拿到剧本,第一时间便跑到了德国,要求在德国的军校训练了两个月。
等到他再出现在殷俊的面前,那挺拔的身姿和冷峻的神情,跟戏中的德军军官是一模一样,甚至是还有过之。
难怪人家以后能成为世界级的巨星,这种敬业的精神,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让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男主角辛德勒,来出演《钢琴家》里面的德军军官,绝对不是殷俊的乐趣位。
而是在几个根据殷俊的要求挑选出来的演员里面,殷俊看连姆尼森最为合适。
这位在英国打拼的演员,在听说了殷俊的新片在挑选一位饰演德军军官的演员时,积极的递上了自己的简历。
虽然他的演艺经历并不华丽,但是他直接在资料里面夹杂了自己几张穿着德军军官服装的照相,让负责海选的主管觉得挺有意思,便放在了复选名单里面,最后被殷俊挑中。
其余的演员,也因为知道这是殷俊的戏,同时更知道这是殷俊第三次冲击奥斯卡的戏,所以都是拼了命的想要挤进来,以求能在这部电影里面留下自己的名字。
不管怎么说,不管殷俊能不能获得奥斯卡,能在这么一部电影里面出演,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因为这样的原因,《钢琴师》的剧组挑选的那么一堆演员,包括席皮尔曼的一家人,都是名气不算太大,却又有着丰富演戏经验的人。
他们一个个的准备很充足,都不用殷俊去鞭策,人家自己就跟连姆尼森一样,比殷俊想象中的准备得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了前面一周的磨合后,电影的拍摄速度逐渐的加快了。
从自己的家到犹太人街区,50万人的拥挤和聚集,不但没有让席皮尔曼感到安全,反而是一阵阵的冰冷。
各种极端的条件,各种德军动不动就杀人的行为,一次次的让他饱受折磨,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可以说,席皮尔曼之后的崩溃,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早就注定好的。
通过他的这么糟糕境遇,通过他看到的这些一幕幕的杀戮和疯狂,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也慢慢的展现了出来。
而一个个的配角的命运,也同样在多叙事风格里面,齐头并进着。
有了一批好的演员,有了一批自己用熟了的制作人员,殷俊的执导渐渐的又开始如鱼得水,非常的畅快。
殷俊拍戏的时候,可没有管过什么时间的限制,一旦条件许可,经常连续拍就是五六个小时,连喝水休息都没有。
有时候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也不会有什么顾忌。
即便是好莱坞,也没有演员敢说殷俊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对一个导演你可以这么说,但这位导演同时又是奥斯卡级别的大牛,更是好莱坞第一巨头的时候,你这么说话,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演艺生涯开玩笑。
到了捷克,殷俊便更是如此,常常都是为了进度和拍戏的流畅为第一,其余的什么都能忽略,能排在后面。
哈婕科娃和叶琳琴娃这两个才加入剧组的女孩子,也跟着累得够呛。
她们每天从早上都得忙到晚上,有时候只睡了四五个小说就得爬起来继续跟着殷俊工作。
本来都有点想法的哈婕科娃,到后来根本就不再想什么殷俊了,只想着能拿一天好好的睡一觉,什么都不做,这就最好。
倒是看起来更加娇滴滴的叶琳琴娃,韧性比起姐姐要强多了,虽然经常说话都弄得嗓子干哑,但她从来都不喊苦不喊累。
即便再怎么的辛苦,第二天一大早,她必然是出现在殷俊的身边,开始工作。
只不过这丫头的饭量是涨了不少。
关键是她无论怎么的吃东西,就是没有一点胖的迹象。
再加上和殷俊熟悉了之后,许多殷俊还没开口的东西,她都能提前想到,去帮殷俊给吩咐下去,这倒是让殷俊省了很多的功夫。
由此,少年对这位已经完全成为自己翻译兼私人秘书的女孩子,是称赞有加。
少年决定再考察一段时间,如果叶琳琴娃还是那么出色,并且有着足够多的进步的话,他不介意把这丫头带到美国去,让她在美国的麒麟集团北美分公司担当一些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