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郑院士的虚心请教,肖晨光当然知无不言。
像病毒性肺炎这样的疫情,后世他经历过几次。
规模有大有小。
最严重的一次,可以说举全国之力,才最终将其战胜。
后来为了能更有效的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根据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进行不断钻研。
才有了像今天这样系统、有效的措施。
“郑院士,你想知道的,我都会告诉你。”
肖晨光心里清楚。
这个年代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还知之甚少。
甚至碍于有限的传播途径,一些地级市、乡镇医院,甚至都没有培训过相关知识。
现在借助这个机会,直接把有效的经验告知在此类方面有卓越成就的郑院士。
对于那个即将到来的灾祸,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措施。
“行,小肖你尽管说,我洗耳恭听!”
郑院士内心激动。
原本他的计划,是在看望完病人后,赶回帝都继续主持不典型肺炎的相关会议。
但现在。
一个比会议更重要的人出现了。
那就是眼前的肖晨光。
他的意见,甚至远超接下来的会议内容。
如果能把肖晨光讲的全部用于实际,郑功相信,一定会有效的遏制住肺炎的蔓延。
随后,肖晨光结合现有的基础措施,将后世集大成者的应对措施,一一举例。
比如隔离服的穿戴、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设立,以及两前三后、手卫生等方面的改良。
肖晨光讲的很细致,郑院士听的更认真。
他不但拿出纸跟笔,在快速记录,甚至到了关键点,会停下了询问。
显然。
这种请教并不是为了做样子,而是在真真切切的学习。
这下。
一直跟在郑院士身旁的众人,更加震惊了。
“肖首席会的东西,好像有亿点多呐。”
作为呼吸专业出身的于守成,已经被肖晨光这种前瞻性的言论所折服。
肺炎能治。
呼吸机会用。
手术做到无人能比。
现在连公共卫生、传染病学的知识,都一清二楚。
甚至相关内容,连帝都而来的郑院士都要亲自下笔记录。
这是于守成第一次见识到省城专家给帝都院士讲课,后者还要频频点头,认真聆听。
“好,太好了,小肖,你说的这些东西,简直太宝贵了!”
郑院士合上笔记本,如视珍宝般将其收到怀中。
以前,他也碰到过给自己提意见的后生。
但大多数要不纸上谈兵,要不夸夸其谈。
更多的是为了吸引郑院士的注意,想要往更高平台上晋升。
提的建议,更是丝毫没有实践性。
而眼前的肖晨光跟他们却不同。
不显山、不露水。
闷声干大活。
上次手术抢救庄教授是如此。
现在救治梁书记的父亲亦是如此。
如果这两次不是他恰巧来到这里,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省城,居然藏着眼前这位大才。
于是他继续说道:“小肖,有没有兴趣来帝都这边,以你的能力,我可以保证,不出五年,帝都教授易如反掌,甚至十年之内,你会成为整个医疗系统,最年轻也最具有潜力的国之院士!”
面对郑院士的夸赞,肖晨光倒没觉得什么。
但其他人听到这句话,直接呆住了。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省城的梁书记。
“十年之内,帝都院士!?”
“在郑院士眼里,肖晨光的能力和潜力居然这么出众!”
此时不止梁书记,就连一直跟在他左右的李秘书,也被郑院士的这句话震惊的说不出话。
“郑院士居然会说小肖会成为中华地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医学院士,这也太令人吃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