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无心顾及他们俩,注意力都放在了岭南叛乱的事上。
周瑛道:“陛下,南夷六部,素来不服王化,比之东西突厥不遑多让,只因先时有归义夫人在,她心向天朝,又压制得住六部,岭南一带才得一时太平,归义夫人去世之后,南夷各部之间又开始分化,这次起兵反叛的,就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部,首领名叫黎栈。”
贺融提出疑问:“我记得之前不久,南夷还是三部,怎么如今又变成六部了?”
周瑛:“归义夫人死后,忠于她的大部分势力,由她儿子桑扎继承,另外又分出两部,都是原想被归义夫人收拢过来的部落,他们见归义夫人不在,趁机又脱离出去,后来桑扎部落出了内乱,其它两部也起了冲突,就变成如今的六部,可以说,原本由归义夫人统一掌管的南夷,如今又变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贺湛对一个女人居然能统一南夷表示好奇:“这归义夫人是何许人也,为何她竟能号令南夷,在世时无人敢反抗?”
周瑛道:“说起这归义夫人,当真是奇女子也,她本是南夷汉女,却嫁给南夷桑族首领桑沂,彼时天下大乱,桑沂因病而亡,其子年幼,归义夫人就接管了桑族,并逐渐联合各部,以结盟或出兵双管齐下,最终被拥护为南夷首领,且主动归顺我朝,向高祖皇帝呈上《南夷山川图》,高祖皇帝大悦,封其为一品归义夫人,称赞她心怀大义,乃巾帼英豪,这就是归义夫人封号的由来。”
嘉祐帝没兴趣听典故,忍不住打断他:“突厥人原就野心不小,还有个萧豫一直心怀叵测,他们若是知道南边乱了,难保不会趁势而起,诸位爱卿还是赶紧想想法子吧!”
在场除了贺融与周瑛他们,还有本已赋闲在家的李宽。事发突然,张韬陈巍等能征善战者均不在京师,李宽也曾几次上过战场,经验丰富,自然也被嘉祐帝请过来作参谋。
李宽就道:“陛下勿急,南方离此千里之遥,形势一时一变,据我所知,南夷内部并不安稳,正如周相所言,六部之间矛盾重重,黎栈也未必就能坐稳广州,当务之急,是先就近调派兵力,前往平叛。”
兵部尚书范懿道:“离岭南最近的,莫过于洪州,洪州兵力五万左右,但南夷地形复杂,崎岖多瘴疠,南夷更是男女老幼皆能成兵,洪州刺史姜寻不擅带兵,恐怕无法担当平乱重任。”
贺秀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他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此言一出,大家都不当回事,贺秀也觉得自己的请求不可能被答应,见嘉祐帝没有出声,只好闭口不言。
李宽拱手道:“若陛下不弃,臣愿带兵前往平叛。”
贺融微微皱眉。
还未等嘉祐帝露出欣慰之色,便见贺湛也出列道:“陛下,臣也愿往。”
作者有话要说:
紫荆花的寓意与兄弟情义有关,所以绣囊里才会是晒gān的紫荆花,但文中不方便直说,就在这里说明一下。
贺湛:三哥,你能不能再抠点?
贺融:能,以后上我家,进门一次收一次门槛折旧费。
贺湛:卧槽……
第四卷倚天万里须长剑
第79章
没等嘉祐帝说话,贺融就道:“镇远侯长于军事,若由他带兵去岭南,些许叛乱,自然不在话下,但京畿重地,毕竟也需要一位能将镇守,单靠陈谦一人,恐怕不足以担起重任。陛下,臣愿同五郎一道,前往岭南平叛。”
李宽望向贺融,两人四目相对。
贺融微微颔首。
李宽回以平和一笑。
贺穆正因贺融帮忙为自己与贺秀说和的事心生感激,有心投桃报李,闻言就道:“陛下,三郎与五郎曾远赴突厥,立下大功,彼此默契无间,此番若前往岭南,定能克定叛乱,大胜而归。”
兵部尚书范懿问道:“不知两位殿下,对南夷之乱,是否已有对策?”
贺融没有作答,似乎想将应对的机会留给贺湛。
后者也没有令他失望,沉吟片刻,道:“我想从京城带走五万禁军,再加上洪州五万兵力,拢共十万,前往岭南。”
嘉祐帝迟疑道:“听说南夷人骁勇剽悍,幼童蹒跚学步就开始在山林间打猎,与那茹毛饮血的野人一般,十万兵力够吗?”
贺湛道:“方才听周相所言,南夷六部之间彼此各有矛盾,我们打是要打的,但也不能一味地打,若能辅以拉拢离间,想必能事半功倍,此事正是三哥所长,有他一起,臣信心加倍。”
贺融有点无语,这话说得好像他这人就专gān那些挑拨离间的事似的。
但他面上不露,依旧配合弟弟道:“回禀陛下,南夷之地,不出王土,南夷人再蛮横,自古也是我华夏之民,此去若单靠bào力镇压,恐怕不出数年,又会故态复萌,臣等希望以出兵打压为主,拉拢教化为辅,以期岭南百年太平。”
范懿道:“殿下有此雄心,臣自然钦佩不已,但南夷人杀我汉
民无数,恐怕不是能轻易教化的,二位殿下此去,他们必然心怀警惕戒备,说不定还会利用南方多山林瘴毒的地形来对付朝廷大军,两位切莫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