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别有dòng天!我抬头打量赞叹着,且不说这岩石构造极难凿穿,单是在如此的崇山峻岭中开凿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何等的人力物力,决不是区区几个王侯或富贾所能做到的,难道……思及此,心中不由打了个突,转头望向慕容。他正脸色凝重地盯着某一处,我顺着他的目光而去,视线落在右侧光滑石壁上洋洋洒洒,笔迹苍劲的文字上。
“圣朝自太祖
以来,奋数世之余烈,策长鞭而御宇内。至澹武治,四海清平,著太和于有象。然则古人有云:月盈则亏,日满则蚀。太祖、太宗二帝鉴于前朝之亡,费数十年苦功,筑成此处,为子孙留万一之后路。
余历澹武、瑞昭、琛永三朝,得先帝宠赖,遗命托孤,委辅政之重职,战战兢兢,不敢怠慢,欲以余生微薄之力报效一二。惜天命至此,已非人力所能及,帝心昏聩,错信小人。吾不愿负先帝襟袍之情,金兰之义,退而求独善其身,奈何天降噩耗,痛失爱妻,顿如五内俱焚,心灰意懒,自咎其因难辞,惟有辞荣避位,苟渡余生而已。
此处幽远清寂,宜修身,余于机缘巧合下而知之,破其机关,暂安身于此,将平生所思所想一一著之,聊以自慰。”
我屏着呼吸一行行看下去,至“破其机关”几字,仍不由冷汗津津,原来不是没有机关,而是已被此人尽数破去了。
下面还有一行小楷:吾来此四十余载,亦惟孑然一身,未有二人涉足,料想圣朝已破,其子孙悉数困于城中,无缘避居此处,或亡云云。今日离此而去,白发扁舟,自来处来,往去处去。
楚梦归字
“楚梦归!”我终究还是忍不住低呼出声,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在这里见到两百年前的“天下第一人”。慕容点点头,“确实是他的字迹。”
两百多年前,天下尚是圣天王朝统治之时,出了一个以学识和剑术闻名天下的人物,据说他“年少之时,尝于chūn夜,披发垂腰,衣淡huáng衫,倚楼chuī笛,闻者艳之”,或曰“纵横捭阖,无所不能谈,天下大势,尽在其手”。这样一个如金石若秋水的人物,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可惜关于他未曾在正史上留下只字片语,有的只是供后人揣测的种种逸事传说罢了。
楚梦归年轻时与当时的太子相识并结为莫逆,后来太子登基,也就是后来的澹武帝,邀他入阁,被他以草野之身,不惯礼仪为由断然拒绝,然而澹武帝还是十分惜才,依然时时垂询政事于他。至澹武帝崩,临终托孤,要他辅政安邦,楚梦归也确实不负圣望,圣天王朝经澹武帝再由他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富qiáng。可惜好景不长,后来的几代皇帝都是阿斗扶亦扶不起,反而时时猜忌楚梦归,将他一贬再贬,此时爱妻的死,更令他万念俱灰,于是某夜世人惊闻楚府起火,楚梦归从此杳然不知所踪。
当时很多人说他已经死了,也有人说他看破红尘,隐遁山林,奇怪的是一代名臣,正史却无记载半分,仿佛他从来也没有存在过一般。
楚梦归失踪后,圣天王朝果如他所料,数十年即灭亡,国土一分为二,就是现在的北廷和南朝。偌大一个曾经拥有万千繁华的帝国一夕之间土崩瓦解,长埋历史,一代风流人物也随之灰飞湮灭,不曾留下半点痕迹。
虽然有关于他的一切似乎已被人为的销毁,而我家却还竟然留有他的传记,那一本薄薄的手抄体被压在层层书籍之下,泛huáng的纸面似乎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被弃如敝履,压在不知名角落的书,却还是让我翻了出来。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不会知道有这个人物的存在,然而慕容又是如何知道这个人的呢?我不由朝他望过去,只见慕容望着那刻文久久不语,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转过头,朝那几排吸引了我注意力的书架走去,即使经过了数百年,那上面依旧纤尘不染,好象主人从来就没离开过。心底突然泛起一股淡淡莫名的悲伤,也不知是为了楚梦归那曾经的风流而今却湮没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还是为了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到头来却弄得梦归江湖,独过余生的寂寞?
视线落在其中一格上,叠叠书籍之间夹放着一个卷轴,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把它抽出来。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的东西让我大吃一惊,“这……这是……”
那是一幅画。
画上是一男子,手持羽扇,含笑而立,面如冠玉,白衣飘扬,堪堪站在那里便占尽了天下的风流,书卷的儒雅从他身上渗透出来,又有一种谈笑间qiáng虏灰飞湮灭的气势,两者明明相克却又奇异地在这男子身上相融。然而最令人移不开视线的,是他的眼睛。明澈若清泉,又深邃如寒潭,让人似乎一眼便能望尽,却又似看也看不够,飞花落尽是惊鸿,我的脑海突然浮现的惟有这句话而已。好熟悉的眼神,似乎在哪里看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