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来自于晋王李治。
当初李世民将自己的两个目前最优秀的儿子,派到了河东道和河北道这两块大唐朝廷的地盘。
便是让他们去抓住地方军队。
也是在考验他们的能力。
当然还有点则是李世民给李家留下的最后的退路。
只要他这两个儿子能够抓住地方上面的军事大权。
河北和河东便是乱不了。
在晋王李治离开长安进入河北道的时候,李世民便暗中派出的神探司的高手对他们随行保护。
许多人不明白李世民的做法。
甚至有人猜测李世民是对自己的儿子产生厌恶。
将皇太子人选都给赶出京。
可这些人不知道,晋王李治和魏王李泰两人临走前却是得到李世民的吩咐,一直都暗中和唐皇李世民之间保持联系。
随时向李世民汇报河东道和河北道的情况。
而他手中密信便是晋王李治汇报的河北道的情况,着重提出了朝廷中书令梁国公房玄龄的儿子。
也就是他的驸马房遗爱!
李治的聪明算是数一数二。
否则也不会隐忍到就连李世民都是差点看走了眼。
在关键的时候展现出能力来。
房遗爱在河北道实力已经引起晋王李治的忌惮,更是让他的心中都是有些不妙的感觉。
但房遗爱不是他能拿捏的。
要知道房遗爱的身份可是唐皇李世民的驸马,但是朝廷当中的权臣房玄龄的爱子,同时也还是他的妹妹高阳公主的夫婿。
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正是如此,晋王李治这才会暗中的给李世民写信,告诉李世民如今河北道的局势情况,更是点出房遗爱实力过大,给他收拢河北道地方权力造成巨大阻碍。
晋王李治有着自己的野心。
来到河北道,他自然是想要将河北道的军政大权一手抓,全数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可惜同样强势的房遗爱实力竟然比他还要大。
面对他这个皇子,房遗爱根本就没丝毫的退让,甚至有些不给李治面子,所以只能将这个小报告打到李世民的手上。
可看着密信,唐皇李世民的脸上却是不由的有些阴沉。
李世民看得更多,看得更远。
李治看出了一丝不对来。
可唐皇李世民却是从消息当中看出了很大的问题。
那便是河北道根基不稳。
朝廷的军队,竟然连朝廷的皇子都已经指挥不动了,这样的问题难道还不够大,这天下到底是姓李还是姓房?
“来人,立刻传朕旨意,让梁国公入宫见朕!”
李世民半躺在龙榻上,微微地眯起眼睛,只是他的脸上却是不由的多出一抹阴沉之色来。
一个时辰之后。
房玄龄才步伐稳重地推开御书房的大门走进来,对着龙榻上休息的李世民恭敬行礼道:
“老臣拜见陛下!”
“爱卿平身!”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问道:
“陛下,不知您忽然将老臣召御书房,有何事情?
陛下下旨吩咐就是!”
听了房玄龄的话,李世民不禁摇了摇头,忽然叹息一声道:
“梁国公,你说朕一辈子为着大唐朝廷操劳操心。
结果朝廷还如此混乱。
朕是不是都白忙活了?
朕是不是做错了,才导致大唐落到现在这田地。”
李世民说着话,他的脸上不由得多出了一抹忧伤之色,也许他真的在进行反思。
但房玄龄却不敢真的听。
唐皇李世民绝对是个心思阴沉到极值的人,同样梁国公房学林也是一头老狐狸,李世民说他错了房玄龄可不敢真的说错。
房玄龄连忙道:
“陛下不会错,如今大唐朝廷不过发生些小灾小难。
这不是陛下的原因所致。
陛下作为一国之主,九五至尊又怎可能做错事?
陛下如今应当是尽快的养好身体匡扶大唐,凭借陛下的手段必定是能够重振大唐的。
陛下切勿自责!”
李世民忽然笑了笑道:
“还是梁国公会说话!
恐怕如今这天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暗地里辱骂朕。
也只有梁国公信任朕。
一直都是朕的左膀右臂。
几十年了,梁国公对待朕从来都是未变过什么心思。
朕颇感欣慰!”
“老臣应尽之责!”
房玄龄连忙低头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
“不,满朝文武大臣当中朕最信你梁国公房玄龄。
你是朕的肱骨大臣!
但你可知道你的爱子在河北道做了什么事情。
遗爱有些让朕失望了。
你这做父亲的应当好好的管教管教他,体则由心。
学一学这忠义之理!”
此言一出,房玄龄顿时便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事,额头上的冷汗不由冒了出来,立刻对着龙榻上的李世民双膝跪地道:
“老臣该死,竟然教出了这么个有违王命的孽畜来。
老臣必定好好管教。
让他效忠陛下,效忠朝廷!
否则就算是打,老臣也将他打死打残,安敢对陛下不敬!”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点点头道:
“行了,遗爱再怎么说也是朕的高阳公主的驸马。
若是你管教不好的话。
那朕只能亲自帮你管教了。”
“老臣明白!”
房玄龄额头冒着冷汗,连忙对李世民回道,他的心中对于爱子房遗爱更是大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