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廷数十万兵马迅速向关内道集结而来,关内道的大战也是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彻底陷入到紧张的氛围中。
毕竟关内道才被齐王李潇打下来的时间太短。
现在朝廷的兵马又回来了。
难免会引起一系列的震动。
而当中最为震动的还是关内道那些各个地方的世家。
都有些担心朝廷秋后算账。
要知道当初齐王李潇带着大军攻打关内道的时候,当中不少的世家都是无奈向李潇低头。
提供了大批的军需物资。
而地方上面的那些小刺史更是直接开城门投降。
这可以说是犯了朝廷的大忌。
一时间关内道众人人心惶惶。
提心吊胆的时候,也是纷纷将目光看向了长安城,准备看看齐王李潇到底如何应对李靖。
李靖的威名压了大唐几十年。
这几十年来少说有人可以和军神李靖能够相提并论。
可是如今这天下风云变幻如此巨大,诸侯并起,而唯有齐王李潇的势力最大。
齐王李潇同样不是弱者。
李靖号称军神,这些年替大唐朝廷镇压突厥攻打蛮夷,可以说是立下了盖世的威名。
可齐王李潇也不是吃素的。
李靖用实打实的军功向朝廷和天下表明他的实力。
而李潇的战绩同样也是不俗。
兵出长安城包围大明宫。
这可是首个赶在李世民强盛时期造反的皇子,更重要的是造反之后还能够逃出长安城。
最后绝地反击掀翻大唐。
将李世民给赶出了长安城。
这种人物谁敢说弱,谁敢说他半句不行,李潇的强大乃是天下所公认的,无可反驳。
军神李靖与齐王李潇的大战关乎关内道的较量,是天下众人关注的焦点所在。
也关乎着长安城的归属。
李靖赢了,那整个大唐朝廷这时恐怕还有翻身之地。
若齐王李潇赢了,那恐怕大唐朝廷一蹶不起,以后最多不过是占据一地的一方诸侯。
面对爆发的大战,大唐天下的诸侯与朝廷之间的就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停歇了下来,关注着这一场改变大唐命运的战争。
成王败寇,到底是李潇继续端坐长安城,享受万民的敬畏最后登基成为真正的皇帝。
还是李世民杀回长安城,用他手中的利剑夺取长安城,乃至整个关内道,就看这一仗打得如何了。
朝廷的兵部尚书李靖率领着一路大军,从剑南道直接便是打到了关内道各州府。
一路上是连番胜利,很多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他的兵马进行交战就打开城门投降了,由此可见他的玄甲军威力到底有多么的大。
这就是军神的威慑,大唐境内他李靖就是号称无敌手的存在。
军神一出,谁与争锋!
当然这当中还是有不少畏惧朝廷李靖的人面对朝廷的大军,主动打开城门直接便是投降。
这些人大多都是后来直接向李潇投降的朝廷官员。
他们对李靖的畏惧更加大。
更何况当初李潇收服他们也是用武力威压,这些人对李潇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忠心可言!
?
指望他们拼死抵抗李靖的大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人根本就是墙头草。
对这点李潇非常清楚,也没打算在他们身上浪费兵力,所以根本就没打算守这些城池。
于是乎,李潇当即就下达了命令将各个地方散布的所有兵马悉数撤入长安城内,集中优势兵力,准备和李靖在长安城决战。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长安只能由一个人说了算。
要么是李潇,要么是李世民。
更何况面对李世民的反扑李潇也是绝不可能退缩。
进入关内道的机会只有一次。
一旦他退了,便是前功尽弃。
因为各方诸侯落井下石,导致李潇的兵马无法集中,山南道和河南道,淮南道的兵马更是动不得。
他只能够集中关内道的力量。
收缩战线,将兵马聚集起来攒聚更强大的力量,攥成了拳头,再伸手打出去,这样才能够给予李靖带来的兵马以迎头重击。
李潇非常清楚,最终的战斗还是会在这长安城打响,这里才是最为主要战场。
李靖这次率领的朝廷兵马,主要夺取的也是这里。
亦或者说,他在什么地方,主要战场就会在哪儿。
长安城内最近几日,兵马调动频繁了起来,百姓们也是非常清楚朝廷反击的时候迟早都会来,只是没有想到会来临的这么快。
长安的百姓们不关心谁在上面当皇帝,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日三餐的温饱,自然是希望他这一场战斗能够尽快的解决掉。
城内的百姓们,又开始紧张的准备起日常的所需来,以备打仗了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粮食活命。
不过长安城的百姓到底也是见过不少的大场面。
哪怕是惊天动地的举国之战也是见过好几次。
他们倒也是没有太担心。
毕竟无论是李潇占据长安城还是李世民占据长安城,都不可能对他们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
毕竟长安城是天下的中心。
若是李潇和李世民纵容麾下的军队在长安城肆虐。
立刻便会传遍整个天下。
所以无论是一向作为反贼的齐王李潇,还是唐皇李世民,名声都会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