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到了陇右道传来的血书之后,李靖就犹豫不定。
突厥的凶残他是非常清楚,一旦被他们突破了玉门关,大唐的百姓就是被屠杀的命运。
到了那个时候,只怕整个大唐将会陷入哀鸿遍野,遍地大唐子民身体的境地。
可是他非常清楚,此时正处于与李潇进行决战的关键时刻。
继续攻打下去定然能够将长安城给拿下,干掉李潇彻底解除朝廷危机,皇帝李世民也能够从河东道太原府移驾大明宫,恢复正统。
对他和大唐朝廷来说,都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突厥人却是天大的难题。
李靖怎么都是避免不了。
可一旦从这里撤军,再想要率领大军回来攻打反贼李潇,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齐王李潇可不是傻子。
这种人物手段果决狠厉。
到那个时候,想要拿下李潇就必须消耗掉更大的代价。
军情急如火,耽搁片刻就会导致战机错失,玉门关里的苏定方血书给他,证明玉门关此时已经处于万分危急当中,不能够耽搁。
现在他是陷入两难的抉择。
一方面是为朝廷攻打齐王李潇迎唐皇李世民回长安。
另一方面是他良心上的不安。
对于一向把民族大义看得比什么都要重的李靖,无法忍受突厥大军杀入中原之地肆意杀戮。
说实话,哪怕李靖是战场上的百胜将军杀人如屠山。
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他手中的人数量不知道有多少。
可他杀死的都是他的敌人。
战场之上又哪有不死人的。
可是这是战场,突厥人屠杀的可是整个大唐朝廷的百姓。
这让李靖无法直接无视。
因为在他看来,哪怕齐王李潇闹得再凶,终究是大唐子民,突厥人才是真正的异族。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与此同时,河东道太原府五百里加急快马送过来的李世民的圣旨也在李道宗心腹一阵狂奔之下,只用了半日的时间,便是送到了李靖的军营当中。
那名李道宗的心腹麾下从快马之上蹦了下来,拿着圣旨连水都没有喝一口,便是行至军大帐当中。
那人朝李靖深深看了一眼,便是朗声道:“圣旨到,李将军接旨!”
李靖立即就率领秦琼,尉迟恭等诸位将领拉忙跪了下来,满脸恭敬的道:“臣李靖接旨。”
那人撑开圣旨,便是宣读了一遍,随即道:“李将军,接旨吧。”
很快那人便是将圣旨上的命令好好的读了一遍。
听到圣旨上的消息,李靖顿时大惊失色,随即脸色难看起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让他刷领大军继续坚守关内道,并且继续对反贼李潇进行攻打一兵一卒都不准他带着离开长安。
见到李靖继续跪在那里,没有接旨的意思,那人有些不赖烦的提醒道:
“李将军,领旨谢恩啦?难道你想要抗旨不成?
这可是陛下的意思!
如今大唐国难危矣陛下还戴在河东道太原府当中。
连长安城都是不能够回。
陛下对尚书大人你抱有着很大的期望,等着尚书大人的捷报。
尚书大人可不能让陛下失望!”
李靖很无奈,只能够先接旨: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烫手的山芋,他不得不接下来。
他非常清楚,此时要是抗旨不尊的话,就会遭来杀身之祸,这于他的初衷不符。
他还要留着性命,率领大军与那突厥人进行厮杀!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此刻对于李世民是赤胆忠心。
否则的话,大唐都这幅模样。
凭借李靖的威势就算是自立为王都是没什么问题。
没必要处处看李世民脸色。
领旨之后,李靖便是吩咐人将传旨之人带下去好生款待。
如此一来,大帐之内就只剩下李靖和一众心腹麾下将领了。
这圣旨上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全然不顾陇右道百姓的死活,必须以攻打长安城为主要任务。
可是如今,要继续攻打下去,是万万不行的。
秦琼和尉迟恭两人看得出来,其实在李靖的心里,早就做出了决定。
那就是率领大军返回陇右道,与那卷土重来的突厥人进行作战,击溃他们的进攻,拯救边关的大唐子民。
秦琼深深看了一眼那圣旨,劝解道:“元帅,此时要是率领大军驰援陇右道,与那突厥人进行作战。
定然是能够将之击溃,可是这样一来,就违抗了陛下圣旨。
那是会让你背上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那是要杀头的。
大统领,还请三思啊!”
秦琼在大统领三个字上面加重了些语气,显然这是对李靖还想要做出最后的一丝劝阻。
大统领是以前他们这些人对李靖的称号,跟随李靖一起作战。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称呼。
现在显然是到了危急时刻。
虽然秦琼对于突厥人杀入大唐地区也是非常的愤怒。
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他们这些人活一辈子便是为君上效劳,为皇帝效劳,连皇帝的命令都不听了,难道要造反?
秦琼说的算是情真意切。
把当中厉害之处全说出来了。
秦琼其实也非常的无奈,要是能够率领大军攻下了长安城也不至于搞出今天这么多的事情来。
可是谁也想不到,那齐王李潇竟然是如此凶悍,一人一刀下来就将李靖常年不离身的乌龙剑给砍成了两段,到现在还被李靖挂在了大帐之内当作耻辱来警醒自己。
李靖撤军离开长安,就等于给了李潇喘息的机会,到时候只怕就越发的难打了。
这种事情,他也不想其发生。
尉迟恭是个大黑脸,却作战勇猛,也是劝解道:
“大统领,现在要是撤军。
咱们前期做的工作就全部都白费了,我们死了多少的弟兄?
花了多大的代价,才一路杀到了长安的城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