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诬告李世民(2 / 2)

🎁美女直播

要真是弄成了这样,那就非常不好玩了。

而且,长孙无忌的破坏力丝毫不亚于邓艾,甚至某些程度上比邓艾还要强。

当初攻陷长安城不就是因为刘政会他们这些文官在里面做内应吗?

也因为他们自己麾下的士兵,伤亡减少了不少。

而以长孙无忌的活动能力,只怕带来的后果远比刘政会他们这些老家伙要强上十倍,甚至是百倍!

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李潇才会直接让长孙无忌有所附加条件,诬告李世民!

长孙无忌深吸了一口气,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抬头看向了李潇道:“不知道殿下,准备让老臣怎么做?

老臣对于李世民的了解,知之甚深。”

现在长孙无忌也豁出去了,面对眼前这个枭雄一般的人物,执刀之人,必须拿出真正的本事才行。

否则的话,被他发现自己过来是假投降,不光是他脑袋立刻搬家,甚至整个家族都会被砍头。

此时此刻的长孙无忌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万丈高的悬崖边上走钢丝绳,一个不小心随时都会跌下去摔个粉身碎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他必须极为小心的应对,这个齐王李潇要比他的老子李世民难以应付得多!

他还发现,李潇比李世民要狡诈得多!

面对这样一个危险的人物,作为小人物的他,必须小心翼翼。

富贵险中求!

那就只能够跟李世民说再见了,彻底站到李潇的这一边来,答应他所有的条件!

李潇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淡淡笑容,终于是眼前亮了几分,没有想到这个长孙无忌还是一个妙人。

不过,他暂时没有说话,只是哼唧了一声:“嗯哼?”

长孙无忌心头对李潇大骂,这个小狐狸,比你的老子李世民更加难以对付,更加的混账!

我特么的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来了,你特么的就哼唧一声,是几个意思啊?

要不是为了整个家族,为了妹妹长孙无垢,我特么的才不想投靠于你呢。

还真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乱世之枭雄!

也罢!

长孙无忌略微沉思了一会儿,小心翼翼的选择措辞,试探性的说道:“李世民曾经杀掉兄弟,霸占自己的嫂子。

当年还使用卑鄙的手段,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自己的两个亲兄弟,才夺得皇位的。

这些老臣都是亲眼所见,不知道殿下是否指的是这些?”

李潇的右手整理了一下衣摆道:“哦?这两样辅机都亲眼所见,看来你很幸运嘛,那就暂时先将这两件事情宣传出去。

现身说法,向天下人做个见证。

辅机啊,本王可是对你期待很高的,机会就这么一次,已经将它交到你的手中了,希望你好好把握!

千万不要让本王失望哈!”

“本王最讨厌三心二意的人!

若是做的不好,让本王发现了什么端倪来,你可得小心点!

本王做事可从来不留余地!”

长孙无忌连忙点头道:

“殿下放心,老臣一定将这件事情办好,绝不辜负殿下期望!

这件事情一定替陛下办好!”

李潇朝长孙无忌挥了挥手道:“那么好,你下去办吧。”

长孙无忌答应了一声,便是拱手施礼从宣德殿里退了出去,办差去了。

看到长孙无忌退出去的背影,李潇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只要长孙无忌按照这件事情去办,他相信一定能够将李世民给彻底激怒了,搞不好一个不小心从高头大马之上摔了下来,一下子摔死了也未尝可知。

甚至,李潇都有些期待长孙无忌接下来的动作了。

一旦搞定了长孙无忌,李儒就不用如此每日劳累了。

独木难支长安城,李潇想要更多的朝廷大员帮自己,也希望他们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

搞好了长安城,乃至在所有地盘的内政,恢复民生经济,他就能够更好的腾出手来准备下一场战争。

李世民现在找到了白袍小将,虽然战略上依旧对他蔑视,可战术上必须重视起来。

他非常清楚,薛仁贵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作为穿越过来之人,他非常清楚,薛仁贵几乎是一人扛起了李世民后期所有的战争,而且每次出战都打赢了,因此而赢得了一个常胜将军的名号。

所以李潇不得不提前做好防备!

长孙无忌下去之后,便是立即按照与李潇达成的纳投名状的协议,回到了自己的府邸,迅速写就了一篇檄文。

一篇好的战争檄文,其影响力足以抵得过千军万马!

而长孙无忌写的这一篇檄文完全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现身说法,对李世民进行了彻底批驳。

这一篇檄文便是迅速从长安城大批量的传遍了天下。

李世民杀兄欺嫂的名声基本上,大唐天下百姓就早有耳闻,只不过是一直流传于坊间的一些趣味野史,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可谁也没有证实过其中的真伪。

正是以为如此,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些都是假的。

对于天下百姓而言也只不过是有所耳闻而已,谁还真正的敢去求证这件事情的真伪,谁还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去一轮皇帝?

真真假假在人群当中流传着,可是现在这么一篇檄文出来,而且还是与昔日李世民关系极为紧密的长孙无忌站出来献身说法,这无疑就是坐实了这两件事情。

长孙无忌无疑就是在想天下众人做了一次人证,杀兄欺嫂是真实的,并不是传闻。

发动玄武门之变,就是以为他想要当皇帝,而非被逼无奈奋起而自保发动兵马埋伏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位他的亲兄弟。

这一次有了和李世民关系最为亲密的长孙无忌却站了出来,如此对李世民大家指责,并且作证明。

一时之间,天下百姓皆是哗然!

而且这一片檄文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宛如雪花纸片一般在大唐境内传递而开。

一时之间李世民的名声越加的臭了起来,往日被他粉饰和掩盖的各种丑陋事情宛如有人拿着棍子往粪坑里捅了一下那样,迅速翻腾了起来,臭气熏天。

毕竟这些事情,无论哪一件拧出来,那都是十分不好的,有悖伦理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