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这一刻的朱兴明,深深地感觉到了无力感。眼前的老爹油盐不进,崇祯却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浑然不知,辽东局势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一旦将士们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八十万两白银的边关将士军饷,被生生压缩成了二十万两。就这,崇祯还在犹豫。
哪里都是十万火急,不止是你一个北方边关的事。国内反贼的局势不急么,赈灾不急么,官员的俸禄...嗯,似乎官员的俸禄可以暂缓一下。
大概是朱慈烺的诚意打动了崇祯,又或者是崇祯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也觉得边关再不给军饷,怕是要引起将士哗变了。
想到这里,崇祯俯身扶起儿子:“好吧,皇儿啊,朕念在你一片诚心的份上,就答应给边关将士二十万两军饷。不过,你不必亲自去辽东啊。那里凶险,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朕该怎么办。”
朱兴明昂然道:“不,儿臣要去的。父皇,儿臣去了,才能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崇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现在还小,要去也是朕亲自去,御驾亲征。”
朱兴明摇了摇头:“不、父皇,多事之秋,朝中这么多事,您怎么可能分心。还是让孩儿去吧,边关有松锦防线,那里被守得固若金汤。关宁铁骑又是极能打的,儿臣去了不过是慰问一下将士们,这样也彰显的咱们没有忘了他们。”
崇祯心中一动,没错。这倒是个法子,让太子去边关慰问将士,顺便带去军饷。这样就显得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彰显出皇恩浩荡来。
只是,崇祯还是略有些担心:“唉,皇儿啊,就怕是你母后不肯答应。”
这也倒是真的,朱兴明的母亲周皇后肯定不会答应。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去边关,还是去慰问前线的将士,出了事怎么办。
“父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社稷为重,只要咱们大明江山永固,何计个人安危。儿臣虽为皇太子,也愿效仿先祖,还请父皇应允,准儿臣去边关慰问将士。”
看着儿子的慷慨激昂,崇祯自己也不禁有些热血起来:“没错,皇儿你说得对。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命你为蓟辽监军,即日出发。”
崇祯皇帝的意思是,既然让皇太子去了辽东。那就该许给他一个非常大的官职,这样才能显得隆重。反正朱张梦只是个孩子,就算身居要职也不会插手军务。
比如这个监军,明朝建立后武将地位得到了提高,为防止地方武将做大,也恢复文臣监军的传统。每支军队调动出战,都由朝廷都察院之类的监察机构来派出监军。视军队规模,有的是以监察御史监军,也有的是以按察使、副使、佥事官职出任监军。可以随时向朝廷报告军情,也可以弹劾将领。
成祖皇帝时期,开始大多有宦官监军。后来又经常让中央的监察官员巡察地方军情,来稳固中央政权,在这个背景下,御史监军制度就形成了。
明朝的巡按御史拥有很大的权利,他们可以在核查军队的军饷情况,在地方上招抚难民,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地方将领的监察,以此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