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1/15 页)
鸡犬不宁
这个成语出自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所作《捕蛇者说》。
唐朝中期,由于朝廷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致使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在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十分困苦的情况下,仍然横征暴敛,拼命搜刮,弄得民不聊生。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任司马,使得他能够接触到社会底层,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难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写下了《捕蛇者说》这篇著名的散文,以表示对横征暴敛的不满。在这篇散文中,柳宗元写道:有一个姓蒋的捕蛇人,虽然他的祖父、父亲都由于捕蛇而被夺去了生命,但他却仍然继续捕蛇。其原因就是因为租税太重,没有办法,只好冒着生命危险,捕蛇抵税。这个姓蒋的捕蛇人在谈到差役到村里催交赋税的情形时说:“这些差役们一个个凶神恶煞,大声吆喝,横冲直撞,村民们无不担惊受怕,即使鸡和狗也不得安宁(原文是‘虽鸡狗不得宁焉’)。”
后来,人们把“鸡狗不得宁焉”简化成“鸡犬不宁”成语,
鸡鸣狗盗
这个成语出白《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贵族,名叫田文,他承袭了父亲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东南),又称“薛公”。
孟尝君很有贤名,他不惜家产而厚待宾客,门下收养了各式各样的食客,最多的时候达数千人,秦王闻其名,一次又一次派人请他入秦。后来,孟尝君带着一帮食客来到秦国,被秦昭王拜为相国。这一任命遭到很多秦国旧臣的反对,有的私下对秦昭王说:“孟尝君虽然很贤能,但他是齐国的贵族,你让他当秦国的相,他必定事事先为齐国打算,然后才为秦国着想。这样一来,秦国就危险了。”秦昭王听了,罢免了孟尝君,并且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死他。
孟尝君被囚禁后,急忙派人向秦昭王的一个宠妃求救。这个妃子向他要一件白狐皮袍。这种皮袍价值千金,孟尝君来秦时已经献给了秦昭王,再也没法找到第二件。怎么办呢?随同孟尝君一起入秦的很多食客谁也提不出办法。这时,坐在最下手平时被别人看不起的一个食客站起身来,不慌不忙地说:“我有办法。”原来这个门客是善于学狗叫的小偷。当天夜里,他学着狗叫,偷偷地爬进秦王的存衣库,偷出了原先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袍,由孟尝君派人送给了秦昭王的宠妃。在宠妃的劝说下,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