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你在骗我?
另一边,罗劲松离开甄家之后,很快就来到了提前约定好的汇合点。
「怎麽样?伤势如何?」他看着两个受伤的兄弟,问道。
「大人放心,只是皮肉伤,并无大碍!」
「那就好!」罗劲松稍微松了一口气。
亲卫营的将士每一个都是宝贝,这要是损失了几个,他回去后都不好跟杨正山交代。
「怎麽了?」
这时,另一队人马也回来了,丁秋过来询问道。
罗劲松微微摇头,「潜入失败,甄家有一个后天九层的高手,为了避免引起骚乱,我只能让兄弟们先行撤退了!」
丁秋皱了皱眉头,「可知道那个高手的身份?」
后天九层的高手在辽东可是非常稀少的,不算军中的武官和将领,只算江湖武者的话,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而甄家居然出现了一个后天九层的武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看不出来了,但肯定不是辽东的高手,辽东的高手我都认识!」罗劲松说道。
丁秋陷入了沉思。
一个未知的高手出现在甄家!
这应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息。
「你那边怎麽样?」罗劲松问道。
丁秋回道:「一切顺利,这个宁东升太怕死了,只是随便问问,就把所有事情说出来了!」
「那甄家这边还要不要再去查探一下?」罗劲松又问道。
丁秋想了想,「不必了,宁东升交代的东西不少,若是其他人也有收获,那证据已经足够了!」
他们不是捕快,也不是密探,收集证据自然不会循规蹈矩的去抽丝剥茧,一点点慢慢来。
如何找证据最快速?
那自然是去当事人的家里去找,去问当事人!
而且想搜集这些富商的罪证也不是什麽难事,什麽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强夺豪取之类的事情,他们可没有少干。
当然,杨正山想要的证据并不是这种证据,而是他们官商勾结,行贿受贿,谋取私利的证据。
这样的证据也不难找。
富商与官员勾结,总喜欢遵循一些所谓的规矩,而这些规矩就需要记帐,每个月谁分几成利,需要送多少银子过去,这都需要帐目理清楚的。
不然一笔糊涂帐,难免会有遗漏,致使双方心生不满。
丁秋拿到的证据远比想像的要多,单单是他从宁东升口中得到的东西,就足以让平远官场来一次大地震。
……
重山关,总兵府内。
杨正山坐在书房中看着京都送来的信件。
延平帝派人给他送来的信件!
说实话,拿到这封信的时候,他还是非常惊讶的。
延平帝居然给他写信,这有些出乎了他对延平帝的印象。
而当他看到信中的内容之后,他更是感到受宠若惊。
延平帝居然给他拨了一百万两银子!
银子还在路上,信先送来了。
不过延平帝写这封信不是为了告诉他那一百万两银子的事情,而是询问他玻璃制品销售的事情。
就是京都的玻璃制品要不要卖到京都之外,如何卖,有没有一个章程?
看到这样的询问,杨正山感到很高兴。
这代表延平帝对他并不厌恶,甚至非常重视。
虽然延平帝有抢夺玻璃生意的意思,但他能问一下杨正山,那就是对杨正山的认可。
而对于延平帝的询问,杨正山慎重考虑了很久。
玻璃作坊不能是杨家的私产!
富贵富贵,在这个封建皇朝,富自然没有贵重要。
若玻璃生意只有几十万或上百万两的利益,那杨正山自己吃独食也不是不行。
可玻璃生意涉及的利益太庞大了,庞大到这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吃独食的地步。
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现在延平帝可以吃独食,但是朝堂文武百官发现玻璃生意一年能赚上千万两银子后,肯定会让延平帝把玻璃生意交给朝堂运作。
不要以为皇帝就能一言九鼎,皇帝有时候也许有向大臣们妥协。
所以从一开始杨正山就没有将玻璃作坊当做杨家的产业,并且一开始就把制作玻璃的方法和工艺献给了延平帝。
延平帝肯定想把这条财路握在手中,但是如何对朝堂众臣交代,让朝堂众臣不跟他争夺呢?
杨正山考虑了良久,最终想到了一个似乎很不错的主意。
内务府!
皇商!
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
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丶服饰丶库贮丶礼仪丶工程丶农庄丶畜牧丶警卫扈从丶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丶分收榷关丶收受贡品。
而皇商由皇帝任命,以官方身份管理皇家的产业,代表官方营商,垄断一些由朝廷经营的重要产业,管理皇家在各地的产业。
其实在清朝,内务府也是朝堂的一部分,内务府的官员也有品级,与朝堂上的官员一样。同样皇商也有官身和品级。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官商融合,与前世的国企有着差不多的属性。
而大荣其实也有内务府和皇商,皇城二十四衙就具备内务府的一部分职责,而皇庄皇店的管理,也与皇商差不多。
只不过现在大荣皇家用来管理皇庄和皇店的人都是太监,不是官员。
杨正山自然不会提议让延平帝建立内务府,这对朝堂的影响太大了,他可不敢胡折腾。
他只是向延平帝建议在朝堂设立皇商司,设立主官郎中一名,从五品,副官员外郎两名,从六品,下辖主事若干,正七品。
商人可以入皇商司任主事,以皇商的身份经营皇家的产业,包含玻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