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下官希望平远和辽远的同僚能够护送难民前往重山镇!」
「在抵达接收点之前,难民由两省的同僚负责,抵达接收点之后,难民由我们负责!」
宋英简单的讲述了一下难民迁移的程序。
罗仁点点头,对于这样的安排他自然没有意见。
只要将难民送到重山镇的接收点,那就相当于让平远和辽远两省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本官知道了,本官会尽快安排官差护送难民前往重山镇!」
尔后,宋英又跟罗仁身边的幕僚和官吏详谈了一些细节。
为了尽快解决掉官道上的难民,罗仁第二天就催促布政使司的官吏开始驱赶难民往北走。
没错,就是驱赶!
虽然其中也有劝说的意思,但事实上就是驱赶。
一群兵丁,一手拿着兵刃,一手发放救济粮,逼着难民往北走,前往重山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眼下这种情况,想要引导难民主动迁往重山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在大多数百姓眼中,重山镇就是一处苦寒之地。
重山镇比辽东还要寒冷,比辽东还要穷苦,而且还经常爆发战争。
百姓们既然迁移一次,自然是想迁移到一个更加适宜居住的地方。
显然,重山镇并不是他们眼中适宜居住的地方。
不过这也只是一时之策,在东阳府这边驱赶难民前往重山镇的同时,庞棠还在重山镇巡抚衙门安排了大量的差役和文吏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宣传重山镇对难民安置的政策。
重山镇对难民安置的政策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物资方面,难民抵达安置点后,会按照人口数量发放三个月的口粮以及食盐丶棉布等生活必需品。
加上已经建成的房屋,可以短时间内解决难民的衣食住三方面的问题。
之后每个月都会发放一次粮食和食盐,保障的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直发放到明年的八月份。
简单来说,重山镇就是要养这些难民将近一年的时间。
第二则是开荒,难民迁移到重山镇后,每户按照人口数量可以得到三十亩到一百亩的荒地,荒地开垦前两年免税,第三年到第五年只需要缴纳一般的粮税。
开垦荒地需要时间,可能还会耽误明年的春耕,但只要有一块荒地,难民明年就不至于颗粒无收。
同时为了开垦荒地,重山镇还会发放农具和种子,甚至给一个村庄分配几头耕牛。
至于第三方面,则是户籍政策,即愿意成为军户的难民,可以编入重山镇已有的卫所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资,青壮可以立即入伍领取粮饷。
重山镇各卫所的军户其实存在很大的缺额,有些千户所和百户所的军户甚至不足满编的一半。
再加上杨正山去年还从诸多卫所中抽调了一批军户新编了黑云卫,这让重山镇的卫所缺额更加严重。
而且未来杨正山还打算再新编几个卫所。
单单是黑云山周围,杨正山就打算设立黑云前后左右中五个卫。
除了黑云山外,北地靠近兀良胡族的区域,杨正山也准备布置一些卫所和屯堡,不过这个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短时间内,杨正山只打算设立黑云五卫。
而对难民来说,军户肯定比不是农户,若不是经历了大灾,肯定没有人愿意成为军户。
所以为了吸引难民主动成为军户,杨正山只能在安置政策上有所偏向。
其实这三个方面对难民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荒地开垦,分配荒地,两年免税,三年半税,这样的政策对难民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
特别是那些没有田地的佃户,他们做梦都想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田地。
所以在重山镇的官吏和差役宣传之后,立即就有不少佃户心动了。
本来就山穷水尽的佃户听说重山镇有这样的政策,很多人直接选择拖家带口的前往重山。
一时间大量的难民涌入重山镇。
而重山镇在官道上设立的难民接收点也陷入了忙碌之中。
重山镇东路张河县城外的官道两侧早已搭设起一排长长的木棚,一个个难民衣衫褴褛的沿着官道艰难的走来,官道上大量的差役和兵丁维持着秩序。
「这边,这边,不要乱跑!」
「说的就是你,给我老实点,再敢乱跑,别怪差爷心狠手辣!」
「那个小孩是谁家的,怎麽能扔在地上不管?」
「我娘晕倒了,谁来救救我娘!」
「大夫,大夫呢!快去请大夫过来看看!」
整个难民接收点比菜市场还要嘈杂,差役们和兵丁们不停的呵斥着,大夫们忙前忙后为生病的难民医治。
一些难民还没有走到重山镇就已经饿死在半路上,也有不少难民来到重山镇时已经油尽灯枯,只剩下一口气吊着。
不过更多的是瘦骨嶙峋的难民,一个个有气无力,双目无神的等着官差的安排。
场面即嘈杂又让人感到怜悯。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从北方传来,一支骑兵从张河县城内飞奔过来。
来到接收点后,骑兵们纷纷停下。
张承志骑在马背上,望着乱糟糟的场面,微微皱眉。
在他旁边,张河县知县面色有些发苦。
情况比他预料的还要麻烦,现在仅仅只是数千难民来到张河县这边,就让他有种难以招架的感觉。
水丶粮食等各种物资他们都不缺,早在半月前上面就给他们运来了大量的粮食。
真正让他感到麻烦的地方是人手不足,哪怕他已经尽力催促官差们办事了,可接收难民的速度依然很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