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就这样,这次参观不欢而散了,我对此倒是无所谓。
没过多久,舆论进一步发酵,双方下场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
到最后,经济学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时候反倒没人再提长虹了,清一色地全拿柯尔格林举例子,如此重负,就看它能不能顶得住了。
既然顾楚君表示自己不怕查,那么有关部门也不会客气。
于是乎没过多久,针对柯尔格林系的各个公司以及顾楚君本人的调查就展开了,可以说是雷厉风行。
至于结果会如何,连想都不用想,我也懒得关心。
过了几天,我接受了某家报纸的采访。
但是对方名义上是来采访飞光的芯片项目的,却一直在把话题往目前的舆论方面引。
我叹了口气道:“几位来到底是想了解飞光的发展,还是想让我说一下对目前舆论的看法?”
对方有些不好意思道:“都有吧。纪总能说说吗?”
“可以,不过我们还是先谈飞光吧。”
于是乎,对方按部就班地问完有关飞光的问题之后,终于能够询问我对柯尔格林的看法了。
我沉默了一会道:“不要走极端。柯尔格林的确有问题,但这跟它是不是国资,有没有改革没有关系。难道搞民企的就有问题吗?我想不会有人这么觉得吧?”
“其实还有句话很适合在这里说,可惜说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