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表面上,元虚生却还是一副前辈高人的姿态,他正欲开口:“你……”
可转瞬间又想到《二十七天速成世外高人》中的第十一条:不要轻易透露天机,客人不会相信轻易得来的东西,得想办法刁难客人,让他有沉没成本,他才会更相信你的话。
于是话到嘴边又转了个弯,变成了一脸高深莫测,他轻咳一声:“天机不可泄露,我告诉左相的这些事情,已经是泄露了许多天机了,逆天改命……唉,不行不行。”
可事关李适之的小命,李适之哪里还管什么天机不可泄露,他的小命要是都没有了,那上天再神秘莫测也跟他没关系啊。
李适之脸色悲伤极了,他拉着元虚生的手哭诉道:“我与道长以兄弟相称,还请元道长一定要救我一命啊。”
元虚生面露难色,看着李适之面露不忍,最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左相待我情深义重,我又岂能看着左相赴死呢?”
“我只告诉左相一句话万万不可掺乎老龙与幼虎相争,一旦参与,性命必定不保。”元虚生面无表情背诵着李长安的吩咐。
关系到自己的性命,李适之也顾不得泄密了,他紧握着元虚生的手,试探问道:“元道长的意思是让我不可参与换相?”
元虚生捋着胡须点头。
“唉,并非是我想要参与政斗啊。实在是太子求到了我的脸上,我若是不答应,日后太子登基恐怕会迁怒于我啊。”李适之愁眉苦脸。
他比李隆基要小许多,显然他认为他能活到李隆基死后李亨登基的时候,他亲近太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仅是李适之,朝堂中亲近太子的大臣几乎都是为了日后做打算。毕竟当今圣人已经老了,而他们还很年轻,还能活到太子成为新一任帝王的时候,所以有上进心的臣子几乎都会趁着太子还没登基之前就亲近太子。
日后太子登基,他们作为新一任帝王为太子时候的党羽,自然也会受到新一任帝王重用。
元虚生一挥道袍,脸色有些难看,训斥道:“糊涂,现在你的性命都要保不住了,你不先想着怎么保命反而先想着日后?太子能不能顺利登基……你的祖父也曾是太子,他登基了吗?”
李适之顿时如遭雷击,他目瞪口呆:“道长的意思是说圣人还会再换太子?可大唐先前也没有换两次太子的前例啊。”
大唐的确代代换太子,可都是换一次就行,帝王将原本他不喜欢的太子废了,换一个他喜欢的太子……没听说过再废第二次太子的事情,毕竟要是再换上来的太子帝王还不喜欢,那帝王干嘛第一次不换自己喜欢的太子,还非要折腾
第一章的第一句,他曾给族中幼年弟妹开过蒙,八岁开蒙的弟妹一日能认识这一句话中的所有字就算不错了。后来他知道李长安已经识字以后改了规划,打算教李长安熟读学而篇的前三章。
只是某人并不是真小孩,在颜真卿教她念过一遍之后李长安就告诉颜真卿她之前已经学完了《论语》,会读会背知道文章意思的那种。
于是颜真卿问李长安学过什么。
“《论语》会读会背,《诗经》会读大部分会背,《尚书》看完了但是只会背一部分句子……”李长安数着。
其实她会的更多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发展脉络、词的发展脉络,各类文学体裁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以及它们的意义……这些东西。毕竟她学的学科叫做古代文学史而不是儒家经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