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2 / 2)
徐含殊的实验室一下子成为图谋不轨之人打探的肥肉。
也是徐含殊这个异类功利心不强,她基本不会外出参加什么采访访谈,也拒绝了其他高校讲座客串邀约,连学校的面子也不给,谁都不能随便塞人过来,才有惊无险。
整个研发过程中抓了一个偷盗数据的,一个偷物料的之后,徐含殊直接把在读的学生调动到外围不重要的岗位上去。
大学生还很单纯,容易被人诱导利用,不如把隐患杀死在火苗期间。
经过大量实验和数据支撑,团队成功研发出耐温变性在-80°~150°,强度依旧不变的超导粘合剂。
顺着这条路,导磁胶,导电涂料,磁性涂料,悉数出现新的配比方案,引发整个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变革。
国家化学部特邀徐含殊加入化学研究院,徐含殊拒绝了。
她还有事情没做完呢!
“如果可以,我想加入国家芯片研究院!”
芯片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属于物理专业,研究院工作人员都是国家乃至世界有名的物理界大拿!
徐含殊一个做电子化学品研究的,跟芯片有关系,关系又不大!
徐含殊不跟化学部讨论可行性,直接找到芯片研究院的黄院长。
黄院长年轻时候留学海外,经历丰富,已经在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虽然还比不过世界最高水平,但是已经足够支撑自家使用,起码不用担心外界卡脖子。
国家之所以在落后的产业上投入重金,不顾年年亏损,就是为了不让人卡脖子。
就算外界使绊子,起码自家产业链是完整的,能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慢一点,也没关系,谁让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呢!
有时候市场需求是可以设计出来的,需求也会影响供应。
海外研发的可能是好东西,但是我们的市场受宏观调控影响,并不需要,技术再先进,也白搭!
徐含殊不是无的放矢。
她带着自己的光刻胶项目资料去见黄院长。
光刻胶也教光致抗蚀剂,都知道研发芯片绕不过光刻机,光刻机就绕不过光刻胶。
光线,射线,电子束,离子束的照射和辐射,会让材料急速融解,形态发生变化,容易导致光刻失败。
这里就要提到徐含殊当初做研究生时候,给张寒胜教授的邮件里,关于覆铜板的提案,包括新型覆铜板技术的成功。
在覆铜板上加上一层耐蚀刻的涂层材料,就是光刻胶。
光刻胶的光化学敏感性,抗辐射强度,重量,韧性,导电系数,都是科研界一大难题。
得到这个项目资料,黄院长如获至宝,带着院里化学方面研究员,讨论了整整一周。
其实研究院众人对徐含殊团队的研发早有耳闻。
奈何研究院研发的芯片就像一个糙汉,并不需要那么多精细的材料。
现在黄院长才领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