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 / 2)
大营长实在想象不到这支军团在面对区区几十万人时要怎么输,哪怕是敌方的几十万人还拥有着一台战将泰坦,也绝无一丝取胜的可能。
不过,遗憾的是,这种规模的调动也将会对死林节区的进攻造成影响,会让那些审美一成不变的低劣金黄色乌龟再多活上一段时间。
念及此,大营长甚至犹豫了一下,想要削减一部分调动兵力,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不太理智的想法。
一声令下,钢铁勇士的阵地之中,如同齿轮咬合般高效的运作下,一支与纸面兵力相对应的庞大军团被调集,而除了在编制中的那些人之外,这数百万人中还额外多出了大批恶魔,使之实力更上一层楼。
沙漠中。
两支兵团,规模一大一小,正相向而行着,双方都对自己能够夺得胜利毫不怀疑。
当然,他们之间的对决并非首先在地面上进行,而是悄然之间于天空中铺展开。
两支兵团上方的空域内,数目占据绝对优势的混沌战机、天空恶魔引擎首先向那些看上去不堪一击的敌方机队发动了进攻。
然而在经过了初期的摧枯拉朽之后,他们很快意识到了问题不对。
怎么老是前面打着打着,后面用作侦测的预警大型机、数据中枢机就被一架不知道从哪来的敌机击毁了?
负责护卫的战机呢,白吃军粮的么?
只是,那些护卫机已经没办法回应他们了。
大多数时候,当护卫机发现那架丝毫不显示出雷达特征的敌机时,其就已经通过精准得难以置信的射击击落了两到三架护卫机,这对于一个一般四机、六机为编队的护卫小队来说堪称致命打击。
而更恐怖的是,哪怕是反应了过来,剩下的三四架战机通常也会在头几个回合中就全数坠毁。
这种情况哪怕在后来护卫编队增加到十二机、十六机都没有丝毫好转,只徒劳增加了每次坠毁的战机数目。
最终,当用于拱卫大型机的战机突破二十架,来到臃肿而庞大的二十六架时,才终于一定程度上制止了这样的袭击...她终于不会顺便啃掉护卫机队了,只是不知从哪、不知何时的出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毁机队所保卫的大型机,就随即迅速消失在试图追击的战机视线中。
不过后来混沌一方终于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因为特么的能够充当探测、信息节点的大型机极为珍贵,照这么个打法还没多久就已经损失殆尽了。
这种情况下,处在空域内的大多数混沌战机相当于直接被戳瞎了一只眼睛,在与相对己方数量而言占绝对劣势的帝国战机交战一段时间,最后居然是打成了不分胜负的状态——这个不分胜负就意味着混沌方的战损远高于帝国一方。
同时,这还带来了一个次生影响:
钢铁勇士一方无法通过空军来调动自己的星际战士部队...倒也不能说是无法,应该说是不敢。
因为有一架隐秘行动的雷鹰炮艇不知为何被那个空中幽灵发现并击毁了,当时那架雷鹰炮艇里面一共装载着超过三十名星际战士和至少一台无畏机甲...具体数量没人知道,上一个跟指挥官问这个问题的愣头青很干脆的变成了两截不太安详的尸体。
还没正面接触就损失了超过十分之一的兄弟,空军还没占到便宜,这些显然都不算什么好消息。
但坏消息归坏消息,对于最终的胜利,钢铁勇士一方还是十分自信的。
上空的正在发生的失利,在目前看来也只是没占到便宜而已...哪怕退一万步来说,那些空中马鹿靠不住,关我雄壮的陆军什么事?
倒不如说,没有那些虫豸来抢功反而不是更好么,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咱们狠狠的立下军功,然后回去就接受晋升,走上人生巅峰。
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了先遣部队惊恐的跑回了兵团为止,原本派出去的上万精锐邪教徒十不存一。
根据他们的情报,对方首批就部署了至少六台泰坦。
看着录像,听着这个消息,指挥官两眼一黑,心中此刻只剩下了一句话:
是谁要陷害我?
第一百九十一章双向奔赴的巧合
张格一侧。
部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行军之后,终于撞上了一支成规模的敌军地面部队。
尽管在搭配上陆行舰和炮兵的情况下,六台泰坦加上骑士机甲轻而易举的就把这支区区万人的部队近乎全歼,其他部队甚至都侙没赶上热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后的作战也会如此轻松。
不,换个角度来看,不如说,仅仅是一支敌人派来探路送死的先遣炮灰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万人,更说明了接下来将会面临怎样的惨烈战斗。
抱着这样的心态,部队在察觉到应该是将要与敌方主力部队遭遇之后,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先试探性的分出数股小部队,向着敌人的方向发起了多次小规模的进攻。
理论上来说,这些进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夺取战果,只是为了尽可能的接近敌军,并获取有关于其部署、构成等方面的情报。
只是...现实情况与纸面计划间的差距似乎在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不少部队回报了这样的情况:
他们明明只是进行了一些烈度不高的佯攻,但即便如此,那些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却仍然只是坚持不到两三轮就会主动后撤,让出阵地。
而且,更关键的是,被派往前线的小部队竟然没有任何一支遭到敌人重火力的打击——考虑到敌人应该已经知晓了帝国方拥有一台新投入战场的战将泰坦,他们派来拦截的兵团不可能没有携带足够的重型武备,那既然如此,那些重火力去哪了?
当更多类似的情报集中向指挥所,汇于一同后,正在就此情况展开简短作战会议的几名高级军官抽丝剥茧,并最终得出了一个甚至于有些荒谬的结论:
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由一贯擅长进攻的钢铁勇士指挥,但是他们却仍出于某种原因放弃了进攻的打算,对我军摆出了消极防御的态势。
是泰坦所造成的威慑?可是在面对泰坦的情况下,静坐不是死得更快么,没道理啊,敌人是不是还有什么我们没能想到的谋划?
然而,其实真相远没有正绞尽脑汁的参谋们想象得那么复杂。
这是由于信息差而产生的误会。
在发觉情报中所谓的“一台泰坦”原地变成了六台之后,这支兵团的钢铁勇士指挥官就决定把那些情报当作厕纸看待。
不是,一个那么高那么大的玩意,打一炮出去几十公里开外都听得见,就这种情况,他们都能搞出把六台看成一台的岔子,那你还指望其他的内容能有多少可信度?
由此,连带着一起的,情报上所谓的敌人数量应该不会超过四十万人的猜想也被彻底推翻。
这名铁勇指挥官基于面临的现实情况,作出了一个他认为更符合实际的推断:
他正在面对一支规模上不小于自己、精锐程度更高得多、拥有大批泰坦和骑士增援的敌兵团。
如果用这个假想敌取代之前那可笑情报里所谓的数十万人,那么很多原本难以解释的问题就说得通了。
奶奶的,一群虫豸。
他在庆幸于自己是如此之敏锐,在还未大规模交战前就察觉到了这一点的同时,也迅速依此调整了自己的作战计划。
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则更是佐证了钢铁勇士指挥官的猜想:
数个不同地点、相隔甚远的前沿阵地同时遭到了敌军的进攻。
第一波次的进攻就同时覆盖了如此大的范围,看来敌人的规模果然极为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