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后来回想起来时,又觉得不自在。鼓励士气的讲话通常只对普通士兵有效,很少会对知识分子起作用。但现在,尽管高德里曼明明知道丘吉尔的表演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讲话的抑扬顿挫都像交响乐一样,是在事前安排好的,然而,对他还居然起了作用,就好像他是中学板球队队长,在赛前最后一分钟聆听教练的告诫一般,这可真是不可思议。
他回到办公室,抓耳挠腮地想做点什么。
他把雨伞放进伞架,把湿淋淋的雨衣挂好,在橱柜门里的镜子中照了照自己。毫无疑问,自从他成了一名英国反间谍人员以来,脸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一天他偶然翻到了一些一九三七年拍的照片,那是在牛津的一个研究班上和学生们的合影。当年他的样子比现在看起来还要老:脸色苍白,头发稀疏,胡茬不净,还穿着退休的人那种不合身的衣服。如今稀疏的头发已经不见:中间秃了头,只像修道士似的还有一圈头发。现在他的衣着不像教授,倒像个企业家。虽说可能是他的想象,但依他看,他的下巴变得更坚定了,双眼益发炯炯有神,而且更认真地刮脸了。
他坐到办公桌后,点燃一支烟。新添的这习惯并不好,引得他常咳嗽,他本想戒掉,却发现已经上瘾。在战时的英国,几乎人手一根香烟,包括一些妇女在内。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她们正做着男人的工作,添些男人的坏习惯也是理所当然。他吸了一口香烟,嗓子发痒,便咳嗽起来。他在一个充当烟灰缸的壶盖里把烟掐灭了。
他回想着与丘吉尔的会面。麻烦在于,他所收到的激励是要他去做一件不大可能的事,而那番激励又没有给他任何具体的启发。他回想起他写过的一篇论文,研究的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中世纪苦行僧。当时,高德里曼为自己选定了一个重要性不大却十分棘手的研究课题:搞清楚那位修道士一段为期五年的旅行的行程。在这五年间,托马斯有八个月行踪不明,不是在巴黎就是在坎特伯雷,高德里曼也定不下来,这对全篇论文的价值影响极大。他所使用的资料根本没有这些记载。如果那位修道士的行止没有记载,那就无法发现他在哪里,事情就是这样。高德里曼当时年轻气盛,不肯相信就是没有记载,于是,他从一个假定出发:托马斯既没在巴黎也没在坎特伯雷,那他就一定在两地之间的途中。经过锲而不舍的搜寻,他最后终于在阿姆斯特丹一座博物馆的航海记录中发现,托马斯登上了一艘驶往多佛的船,而那艘船被风吹离了航线,最终在爱尔兰海岸沉没。这篇历史研究的论文使高德里曼得以晋升为教授。
高德里曼心想,自己也许可以将这种思维方式用于搜寻费伯。
十分可能,费伯已经淹死。不然,他此刻大概也已经在德国了。这两种可能性都是令高德里曼无计可施的,因此应不予考虑。他应该假定费伯还活着,而且到达了某一处陆地。
他出了办公室,走下一段楼梯,来到地图室。他的舅舅特里上校正叼着一支烟,站在一幅欧洲地图前,思考着。高德里曼清楚,这是陆军部近来常有的场面:高级军官凝神注视着地图,默默盘算着战争的胜败。他猜测,这是因为全部计划已经制定,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对那些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人来说,已经无事可做,只有坐看他的决策是否正确了。
特里看到他进来,便说:“你和那位大人物处得还好吗?”
“他在喝威士忌。”高德里曼说。
“他成天都喝,但从来没见对他有什么影响。”特里说,“他说了些什么?”
“他想要用盘子盛着‘针’的脑袋。”高德里曼走到挂着大不列颠大地图的那面墙前面,把一个手指放到阿伯丁的地方,“如果让你派一艘U型潜艇来接一个要求出逃的间谍,你认为潜艇离海岸线最近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特里站到他身边,看着地图:“我不会近于三海里。不过最保险的做法还是停在十海里开外。”
“对。”高德里曼沿海岸线画两条平行的铅笔线,分别在三海里和十海里处:“现在,假如你是个业余水手,从阿伯丁驾一艘小渔船出海,航行多远会感到紧张呢?”
“你的意思是说,乘这样的小船,合理的航程是多少?”
“不错。”
特里耸耸肩:“问问海军吧。我是说十五至二十海里。”
“我同意。”高德里曼以阿伯丁为圆心,二十英里为半径,画了一条弧线,“瞧,如果费伯还活着,他要么回到了陆上,要么在这个范围之内。”他指着两条平行线界定的弧线以内的海域。
“那片海域中没有陆地。”
“我们还有更大的地图吗?”
特里拉开一个抽屉,取出一张苏格兰的大比例尺地图。他把地图铺在桌面上。高德里曼把墙上地图上的铅笔线,照着画到这幅大地图上。
在这一地区仍然没有陆地。
“可是看哪!”高德里曼说。就在十海里线的东边有个又长又窄的小岛。
特里凑近盯视着。“风暴岛。”他读着地图上的地名说,“太贴切了。”
高德里曼打了个响指:“我敢打赌他就在那地方。”
“你能派人去吗?”
“得等暴风雨停下来,布劳格斯就在那儿,我要为他准备一架飞机。等天一好转,他就能起飞。”他向门口走去。
“祝你好运!”特里在他身后叫着。
高德里曼跑上另一层楼,进了他的办公室。他拿起电话:“请接通阿伯丁的布劳格斯先生。”
他一边等候,一边随手在笔记本上画起那座岛屿。那岛的外形像一根拐杖的上半截,弯头在西端。岛长大约十英里,宽度在一英里左右。他不晓得那地方是什么样子:是一块块光秃秃的岩石呢,还是农家的聚集区?如果费伯在那儿,就有和U型潜艇联络上的可能,布劳格斯得抢在潜艇前面赶到那里。这可不容易。
“我接通布劳格斯先生了。”接线小姐说。
“弗雷德?”
“喂,珀西。”
“我想他在风暴岛上。”
“不,他不在。”布劳格斯说,“我们刚抓到他。”
那把锥形匕首九英寸长,有一个雕刻的柄和一个短粗的护手。它那针似的刀尖极其锋利。布劳格斯认为:这匕首看起来是非常管用的杀人工具。
布劳格斯和探长兼局长金凯德站在那里看着这把匕首,谁也不想碰它一下。
“他正在赶一辆去爱丁堡的公共汽车。”金凯德说,“一名警官在售票处看到了他,并且找他要身份证。他扔下提箱就跑,一位女售票员用她的票箱打到他头上,他倒在地上十分钟才苏醒过来。”
“咱们来看看他。”布劳格斯说。
他们沿走廊来到囚室。“就是这个人。”金凯德说。
布劳格斯从监视孔向里看。那人坐在最里头的板凳上,背靠着墙。他双腿交叠,眼睛闭着,双手放在口袋里。“他以前坐过牢。”布劳格斯说。那人个子高高的,有一张英俊的长脸,头发是深色的。他可能就是照片上的那个人,但是难以肯定。
“想进去吗?”金凯德问。
“等一等。他的手提箱里除了匕首还有什么?”
“行窃工具、许多小面额钞票、一把手枪和一些子弹、夜行服和平底鞋。”
“没有照片吗?”
金凯德摇摇头。
“该死的家伙。”布劳格斯气恼地说。
“他的证件说他是米德尔塞克斯郡布雷人,名字叫彼得·弗雷德里克斯,还证明他是个正在找工作的失业工匠。”
“工匠?”布劳格斯半信半疑地问,“近四年来,全英国没有一个工匠是失业的,这一点就连间谍也应该知道。不过……”
金凯德问:“由我来盘问他,还是你来呢?”
“你。”
金凯德打开门,布劳格斯跟着他进去。角落里那人漫不经心地睁开眼。他没有改变姿势。
金凯德坐到一张简陋的小桌旁。布劳格斯靠着墙。
金凯德说:“你的真名叫什么?”
“彼得·弗雷德里克斯。”
“离家以来你都在做什么?”
“找工作。”
“你为什么没有入伍?”
“心脏衰弱。”
“最近几天你在哪里?”
“这儿,阿伯丁。在这以前在丹迪,再往前在佩思。”
“你什么时候到阿伯丁的?”
“前天。”
金凯德瞥了布劳格斯一眼,布劳格斯点点头。金凯德说:“你编造得很蠢。工匠用不着找工作,国家正缺工匠呢。你最好还是说实话。”
“我说的就是实话。”
布劳格斯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了所有的零钱,用手帕包了起来。他站着看,一语不发,右手摇晃着那个手帕包。
“照片在哪儿?”金凯德说。
那人的表情毫无变化:“我不明白你在讲什么。”
布劳格斯说:“站起来。”
“什么?”那人说。
“站起来!”布劳格斯喝道。
那人小心地站起来。
“向前站!”
他向桌子迈了两步。
“姓名?”
“彼得·弗雷德里克斯。”
布劳格斯从墙边走过去,用包着硬币的手帕包朝那人打去。这一下准确地砸在那人的鼻梁上,他号叫了一声,用两手去捂脸。
“立正!”布劳格斯高叫,“姓名!”
那人直直地站着,双手垂在两侧,低声回答:“彼得·弗雷德里克斯。”
布劳格斯又准确地打在刚才那地方。这次那人一条腿跪下去,两眼泪汪汪的。
“照片在哪里?”布劳格斯了厉声问道。
那人没吭声,只是摇头。
布劳格斯把他拉起来,用膝盖顶他的下体,然后朝他小腹又是一拳:“你把底片放在哪里?”
那人倒在地上,呕吐起来。布劳格斯朝他脸上踹了一脚。只听得“咔嚓”一响,像是什么东西断了。“与U型潜艇会合的地点在哪里?暗号是什么?”
金凯德从后面拉住布劳格斯。“够了,布劳格斯。”他说,“这是我的警局,我只能装聋作哑到这会儿。”
布劳格斯转过来面对着他:“我们处理的可不是破门盗窃的小案子,金凯德——这个人可以让我们整个的战争努力泡汤呢。”他伸出一个指头,在局长的鼻子下晃着。“请你记住:我是军情五处的人,我可以在你的局子里他妈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是这犯人死了,自有我负责。”他转过身,面对地板上的那人。
那人满脸是血,瞪着布劳格斯和金凯德,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你们在说些什么?”他有气无力地说,“这是怎么回事?”
布劳格斯把他抓起来。“你是海因里希·鲁道夫·汉斯·冯·穆勒-古德,一九〇〇年五月二十六日生在奥尔恩;又叫亨利·费伯,是德国情报局的中校。不出三个月,你将以间谍罪被处以绞刑,除非留下你比死掉对我们更有用。你还是让你自己有用点好,穆勒-古德中校。”
“不。”那人说,“不,不!我是小偷,不是间谍。拜托!”他吓得直躲布劳格斯举起的拳头,“我可以证明这一点。”
布劳格斯又揍了他一下,金凯德又拦了一次。“等会儿。”局长说,“好吧,弗雷德里克斯——如果你真叫这个名字的话——证明你自己是小偷吧。”
“上星期我在朱比利·克列森特偷了三家。”那人喘着气说。“我从一家偷了大约五百镑,从第二家偷了一些钻石戒指和珍珠的首饰,我在第三家什么也没偷到,因为有条狗……你们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实话,他们一定报案了,是吧?哦,老天——”
金凯德看着布劳格斯:“这些窃案都发生过。”
“他可以从报纸上读到这些消息。”
“第三家没报案。”
“也许他真偷过这几家,但他还可以是间谍。间谍也可以偷东西。”
“但这是上星期的事,你们要找的那个人还在伦敦呢,对不对?”
布劳格斯一时哑口无言。
随后他说:“好吧,妈的。”然后走了出去。
彼得·弗雷利克斯透过满脸血污,抬头看着金凯德:“他是什么人,该死的盖世太保吗?”
金凯德若有所思地瞪着他:“你不是他要找的那个人,算你走运。”
“什么?”高德里曼对着电话说。
“空欢喜一场。”长途电话线传来的布劳格斯的声音有些沙哑失真,“一个半夜时分溜门撬锁的小偷,他刚好带着一把锥形匕首,而且模样像费伯。”
“还是回到原地吧,”高德里曼说,“妈的。”
“你说过有关一座小岛的什么话。”
“是的。风暴岛——在阿伯丁正东,离海岸大约十英里。你会在大比例尺的地图上找到它的。”
“我没把握,一点都没有。我们还要考虑所有别的可能性——别的城镇,海岸、一切。但是如果他偷了那艘……”
“玛丽II号。”
“对。如果他真的偷了那艘船,他的会面地点很可能在岛的附近;而如果我在这一点上是对的,那么他要不是淹死了,就是船只沉没,他上了那个岛。”
“好吧,言之成理。”
“那边的天气怎么样?”
“没变化。”
“你能乘一艘大船上岛吗?”
布劳格斯咕哝着:“我想,要是船够大,就什么风暴都不怕了。不过我猜那个岛不会有那么大的码头。”
“你最好弄清楚。不过,我想你是对的。现在,听我说:爱丁堡附近有个皇家空军的基地。你赶往那里,我会安排好一架水上飞机。天一转好,你马上起飞。我还会吩咐当地的海岸警备队,随时准备行动。”
“嗯。”布劳格斯的口气有些迟疑,“不过,如果那艘U型潜艇也在那附近等着风暴停止,它就会比我们先到那里了。”
“说得对。”高德里曼点燃一支香烟,寻思对策,“好吧,我们派一艘海军的巡洋舰,绕着那座小岛巡航,监听费伯的无线电信号。天一放晴,就放下一艘小登陆艇上岛。对,这是个好主意。”
“派些战斗人员怎么样?”
“好。不过和你一样,他们也得等到天气放晴。”
“暴风雨不会再持续很久了。”
“苏格兰的气象员是怎么说的?”
“至少还有一天。”
“妈的。”
“这没什么差。”布劳格斯说,“这一段时间我们起飞不了,他也困着不能动。”
“只要他在那儿。”
“是的。”
“好吧。”高德里曼说,“我们要派一艘巡洋舰、海岸警备队、一些战斗人员和一架水上飞机。”
“还有我。”
“你最好立即行动。从罗希思给我打电话。小心。”
“再见。”
高德里曼挂掉电话。他的香烟放在烟灰缸里忘了抽,烧得只剩下一小截烟蒂了。他点燃一支,然后又拿起电话,开始部署。
29
吉普车侧翻在地,如同一头翻倒的大象。引擎已经熄灭。费伯用力一掀,车子居然摇摆着四轮着地,站稳了。经过这番战斗,车子总算还能用。帆布顶篷当然是已经毁了:费伯用匕首割开的裂缝,已经从一边撕到了另一头。前侧的挡板戳到地里才把车停住,所以也撞毁了,那一侧的头灯也碎了。同一侧的玻璃窗被那一枪打破了,但挡风玻璃居然完好无损。
费伯爬进司机座,打上空挡,试着发动车子。响了一下就熄掉了。他又试了下,引擎启动了。他松了口气:这会儿他实在走不了那么长的路了。
他在车里坐了一会儿,检查了一遍身上的伤。他轻轻触了下右脚踝,发现那里肿了一大片,也许断了一根骨头。幸好,车子是为没腿的驾驶人设计的——他实在踩不动刹车踏板了。脑袋的肿块摸起来有高尔夫球大小,黏乎乎的。他在后视镜里察看自己的面孔,上面满是大大小小的伤口,宛如一张战败拳击手的脸。
他的外套和工作裤淋得透湿,沾满泥浆。他需要尽快温一温并弄干身子。
握住方向盘的一刹那,他的手上传来火辣辣的痛楚:他忘了一个指甲给掀掉了。他看了看那只手,那是他所有的伤中最恶心的。现在,他只好用一只手来驾驶了。
他把车子慢慢驶出去,找到了他猜想是路的地方。在这座小岛上不必担心迷路,他只要沿着崖边行驶,就能一直开到露西的房子。
他需要编造一个假话来向露西解释,她丈夫出了什么事。他当然可以告诉她实情,反正她对此也无可奈何。不过,她有可能会制造麻烦,要是那样,他就得杀掉她;一想到要杀她,费伯心中就油然产生一种反感。他冒着倾盆大雨和怒吼的狂风,沿着崖脊缓缓地驾驶着:暗自惊奇内心竟然会有这种新感觉,这种踌躇——这是他第一次感到不愿意杀人。他以前从没有过这种感觉,并非因为他是个没有道德标准的人。恰恰相反,他早已下定决心,他杀人和在战场上制造死亡一样,是出于同样的道德标准,他的情感是服从理智的。他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杀人后,自己都会想吐,但他不去管它。
那他为什么不愿意杀死露西呢?
这种感情和当初驱使他不把圣保罗大教堂的正确方位提供给德国空军是一样的——一种保护美的东西的冲动。她是非凡的尤物,如同一件艺术品那样精致可爱。费伯是一个杀手,但他不是一个漫无目的的破坏者。这种自我剖析一出现,他立刻意识到自己是个非常奇特的人。可是话说回来,间谍本来不就都是些奇特的人吗?
他想起了一些和他同时被招募到德国情报机构的间谍:奥托,是个北欧的大个子,他能做日本式的精致剪纸,并且憎恨女人;弗雷德里希,是个机灵的数学天才,要是输一盘棋,就会一连五天郁闷不乐,不肯见人;海尔姆特,爱读关于美国奴隶制的书籍,很快就加入了党卫军……他们彼此不同,个个都很奇特。
他好像开得越来越慢,雨雾也益发难以看透了。他开始担心他左侧的崖边。他感到很热,可是又一阵阵打冷战。他发现自己在大声谈论着奥托、弗雷德里希和海尔姆特;他意识到这是呓语的征兆。他努力什么也不去想,只一心让吉普车保持笔直的路线。风声像是带着某种节奏,催人入眠。他有一度发现自己停在那里,向海面上张望,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停了多久。
好像经过了好几小时,露西的小房子才映入眼帘。他转动着方向盘,向那儿驶去,心里想:我要记着用刹车,别撞上墙,门洞里站着一个人影,隔着雨幕望着他。他得控制好自己的神智,直到对她说出假话为止。他得记住要说的假话,得记住……
吉普车返回时已是黄昏。露西既担心不知这两个男人出了什么事,同时又生气他们不回来吃她准备好的晚饭。随着这一天一点点过去,她站在窗前眺望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当吉普车驶下山坡,向房子而来时,它看上去显然是出了什么毛病。车子开得极慢,一路遥遥晃晃,而且车里只坐着一个人。车子更近了,她看到前方被撞瘪了,一只前灯也碎了。
“哦,天啊。”她嘀咕着。
车子在小房子前面抖动着停住了,她看到车里的人是亨利,他做出要下车的动作。露西跑出门,冒着雨,打开司机一侧的车门。
亨利半闭着眼睛,头向后仰着,坐在车里。他的手还放在刹车上。他满脸是伤,到处是血。
露西说:“发生什么事了?发生什么事了?”
亨利的手从刹车上滑下来,吉普车又向前走了。露西探身进去,绕过他,把排挡杆打到空挡。
亨利说:“大卫留在汤姆的房子里了……我回来的路上把车给撞坏了……”说这句话像是费了他好大力气。
露西显然明白出了什么事,惊慌也就平息了。“进来吧。”她语气里的那种迫不及待传达到了亨利身上。他转向她,把一只脚踩到踏脚板上,想下车,却登时摔倒在地。露西看到他的脚踝肿得像气球一般大。她把双手架到他的两个肩腋下,将他拉了起来,说:“把你的重心放到另一只脚上,靠着我。”她把他的右臂绕过自己的脖子,搀着他进了屋。
乔大睁着眼睛看着她把亨利扶进客厅,然后放到沙发上。他往后一靠,便闭上了眼睛。他的衣服上面沾满泥水,都湿透了。
露西说:“乔,上楼去,穿上你的睡衣,去。”
“但我还没听故事呢。他死了吗?”
“他没死,但他撞了车,今天晚上你不能听故事了。去吧。”
小孩子嘟囔了一声,露西严厉地瞪着他。他走了。
露西从她的针线篮中取出大剪刀,把亨利的衣服剪开,先是外套,再是工作裤,最后是衬衫。这时她看到他绑在左肘上的匕首,她困惑地皱了皱眉头,然后猜那也许是用来处理鱼体的工具。她想把匕首解下来,亨利把她推开了。她耸耸肩,把注意力转到他的靴子上。左脚的靴子和短袜都很容易地脱了下来,但她刚一碰他的右脚,他就疼得叫了起来。
“得脱下来才行。”她告诉他,“挺着点。”
他脸上这时掠过一个可笑的笑意,然后赞同地点点头。她剪断靴带,用双手轻柔但坚决地握住靴子,脱了下来。这次他没哼出声。她把短袜口的松紧带剪开,脱了下来。
乔走进来,说:“他只穿着内裤!”
“他的衣服全湿了,”她吻了吻孩子,“自己上床去吧,宝贝。过一会儿我再去给你把被子盖好。”
“那,亲亲我的小熊。”
“晚安,小熊。”
乔走了。露西回过头来看亨利。他的眼睛睁开了,脸上露出笑容。他说:“亲亲亨利。”
她向他俯下身去,吻了他伤痕累累的脸。随后,她小心地剪开他的内裤。
热烘烘的壁炉会很快烘干他赤裸的肌肤。她到厨房倒了一碗温水,加了些杀菌剂,准备给他擦伤口。她还找出了一卷棉花,又回到客厅。
“这是你第二次半死不活地来到门口了。”她一边动手擦洗,一边说着。
“信号照常。”亨利说。
“什么?”
“在加来守候的是一支假军队。”
“亨利,你在说些什么?”
“每逢星期五和星期一。”
她明白过来,他在呓语。“别说话。”她说。她把他的头稍微抬起一点,擦净肿块周围的血痂。
他突然坐直身子,凶狠狠地瞪着她,说:“今天星期几?星期几?”
“是星期日,放松些。”
“好吧。”
这以后他安静了下来,还任凭她解下了匕首。她洗揩了他的脸,包扎了他那掉了指甲的指头,在他的伤脚踝上涂了药膏。当她做完这一切之后,她站着看了他一会儿。他像是睡着了。她触了下他胸前的长疤和臂部的星状印记。她认为那颗星是个胎记。
她在扔掉那些被剪掉的衣服之前掏了一遍口袋。东西不多:一些钱、他的证件、一个皮夹和一个底片盒。她把这些东西全都放在壁炉台上,在他的鱼刀旁堆成一堆。只能给他穿大卫的衣服了。
她离开他上楼去看乔。小男孩睡着了,压着他的玩具熊,两臂摊开。她亲了亲他的嫩脸蛋,把被子给他盖好,然后到屋外去,把吉普车开进车库停好。
他醒来时已经快半夜了。他睁开眼睛,脸上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她已经熟悉的表情:先是恐惧,然后是警惕地打量四周,最后才放松。她一时冲动,问他:“你怕什么呢,亨利?”
“我不懂你的意思。”
“你每次醒来都露出害怕的样子。”
“我不知道。”他耸耸肩,这么一动好像又感到疼了,“天啊,我快散架了。”
“你想告诉我出了什么事吗?”
“好,你给我一点白兰地吧。”
她从橱柜里取出白兰地:“你可以穿上些大卫的衣服。”
“等一会儿吧。不过你要是不好意思的话……”
她把酒杯递给他,莞尔一笑:“我正欣赏着呢。”
“我的衣服呢?”
“我要剪开它,才能把它从你身上脱下来。我已经把剪破的衣服扔掉了。”
“我希望没连我的证件一起扔掉吧。”他微笑着,但在笑容下面还隐有其他情绪。
“在炉台上呢。”她指着说,“我想,那把刀是刮鱼用的吧?”
他的右手伸向他的左前臂,那是原先绑刀的地方。“差不多。”他一时似乎有些不安,然后尽力放松,啜饮起白兰地。“真好。”
过了一会儿,她说:“嗯?”
“什么?”
“你是怎么甩掉我丈夫,又撞了车的?”
“大卫决定留在汤姆那儿过夜。有些羊在一个地方出了麻烦,他们管那儿叫溪谷——”
“我知道那地方。”
“——有六七只羊受了伤。它们全都在汤姆的厨房里,他们给伤羊包扎,一只只包得样子好吓人。反正,大卫建议我回来告诉你,他待在那边了。我也说不清楚我是怎么撞的车。这车子我不熟,又没有真正的路,我撞上了什么,车子一滑,便翻了。详情嘛……”他耸耸肩。
“你准是开得太快了——你回到这儿来的时候,简直不成人形了。”
“我想我在车里打了几个滚。撞了头,扭了脚……”
“掉了一个指甲,划破了脸,还差点染上肺炎。你真是个倒霉蛋。”
他一摆腿,站到了地板上,走到壁炉前。
“你的身体可恢复得真快。”她说。
他把匕首绑到臂上。“我们渔民都是很结实的。那些衣服呢?”
她起身站到他身旁:“你还要衣服干吗?该睡觉了。”
他把她拉过去,抵住他赤裸的身体,用力地亲吻她。她上下抚摸着他的大腿。
过了一会儿,他脱身而出,从壁炉台上拿起他的东西,拉起她的一只手,一瘸一拐地领着她上楼。两人上了床。
30
宽阔的白色快速路在巴伐利亚的山谷中蜿蜒盘旋,伸进山中,在参谋部的那辆奔驰的后座上,坐着陆军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施泰德,他一动也不动,面带倦容。他已经六十九岁,深知自己喜欢香槟酒远胜过喜欢希特勒。他那忧郁的瘦脸上映出比希特勒其余的军官都要漫长而坎坷的经历:他被贬黜的次数之多,连他自己都记不得了,但元帅每次都会召他回来。
当汽车驶过十六世纪的贝尔切斯特花园村时,他想不出希特勒为什么一原谅他就让他重掌军权。金钱和名利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价值,他已晋升到最高的军阶,勋章在第三帝国也毫无价值,而且他相信,在这场战争上赢不到荣誉。
是伦德施泰德第一个把希特勒称作“波西米亚的下士”的。但总的说来,那个矮子对德国的军事传统一无所知,对军事战略同样一窍不通——尽管也有灵光一闪的时候。不然的话,他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因为本来就是打不赢的。伦斯特是德国最优秀的军人,而且他在波兰、法国和俄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他对胜利不抱任何希望。
尽管如此,他和那一小伙正在密谋推翻希特勒的将军们仍然毫无瓜葛。他身上那种德意志武士的血誓精神毕竟太强,令他不会参与任何阴谋之间。对也罢,错也罢,他的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他除了奋起保卫它以外,别无选择。他觉得自己像是一匹老战马,如果待在家里,只会感到羞愧。
如今,他指挥着西部战线的五个军团,麾下有一百五十万人。他们并不像期待中的那样强大——有些师不过比从俄国前线撤下来休养的伤兵稍强,又缺少装甲部队,何况还有不少非德国人的杂牌军。不过,只要伦德施泰德部署得当,他仍能将盟军拒于法国之外。他现在要和希特勒商谈的,正是部署问题。
车子爬上凯尔斯坦山,驶抵路尽头山腰中的一座青铜大门前。一名党卫军警卫按了一个按钮,门嗡嗡响着打开了,汽车驶进由青铜灯照亮的长长的大理石隧道。司机把车子停在隧道尽头,伦德施泰德走进电梯,坐到一个皮座上,升向四百英尺上面的“鹰巢”。
在接待室里,拉顿休伯接过他的手枪,留他等候。他不以为然地打量着希特勒的瓷器,脑子里想了一遍自己要说的话。
几分钟之后,那个金发碧眼的贴身警卫回来,引领他进了会议室。
那地方让他联想起十八世纪的宫殿。墙上挂满了油画和壁毯,屋里有一尊瓦格纳的半身像,还有一座顶上有一只铜鹰的大钟。从侧窗望出去,景色十分宜人:萨尔茨堡群山和下斯伯格峰一览无遗,山中埋葬着腓特烈大帝。房间里的几把奇特的乡村式座椅上,坐着希特勒和他的三位参谋人员:西线海军司令西奥多·克兰克海军上将、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和希特勒的大本营助手卡尔·耶斯科·冯·普特卡默海军上将。
伦德施泰德敬了礼,希特勒示意他坐下。一名勤务兵端来一盘鱼子酱三明治和一杯香槟酒。希特勒站在一扇大窗前,背抄着手,向外眺望。他头也没回,突然开口说:“伦斯特已经改变了主张。如今他同意隆美尔,认为盟军会从诺曼底登陆。这是我的直觉一直告诉我的。克兰克呢,还是偏向于加来。伦德施泰德,告诉克兰克,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伦德施泰德吞了一口东西,用手拢着嘴咳嗽了一下。妈的,希特勒一点礼貌都不懂,连个喘口气的机会都不给人。“有两点:一条新情报和一种新的推理,”伦德施泰德开始说,“第一是情报:最近盟军在法国所进行的轰炸表明,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摧毁塞纳河上的每一座桥梁。现在,如果在加来登陆,塞纳河与这场战役毫不相干,但如果在诺曼底登陆,我们所有的预备部队都要跨过塞纳河才能抵达战斗地区;第二是推理:我曾经设想,假如由我来指挥盟国军队,我将如何入侵法国。我的结论是:第一步目标应该是建立起一个人员和装备都能迅速汇集的桥头堡。因此,矛头先要指向一个回旋余地大的港区。自然的选择便是瑟堡。轰炸模式和战略需要,两者都指向诺曼底。”他说完了。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个勤务兵走过去重新斟满。
约德尔说:“我们的全部情报都指向加来——”
“我们刚刚把情报机构的首脑以叛国罪处决了。”希特勒插话说,“克兰克,你被说服了吗?”
“我的元首,还没有。”海军上校说,“我也思考过,假如我站在他们那一方,我会怎样指挥这次入侵,但我在推理中考虑到了一些海上的自然因素,伦德施泰德可能未予注意。我相信他们打算在夜幕的掩护下,借助月光,趁涨潮之际越过隆美尔所设的水中障碍物,避开峭壁、暗礁和激流。诺曼底吗?绝不可能。”
希特勒厌恶地摇着头,表示极不赞同。约德尔说:“还有一条小情报,我认为很有意义。警卫装甲师已经从英格兰北部调到东南部的霍夫,与巴顿将军麾下的美国第一集团军汇合。我们是从无线电监听中得知这一点的——途中有一些辎重弄乱了,一支部队拿了另一种部队的重要物资,那群傻瓜就在无线电中争吵不已。这是一支精锐的不列颠师团,很多人出身贵族,由阿戴尔爵士将军统帅。我敢说,战争打响之后,他们不会远离中心战场的。”
希特勒神经质地挥舞双手,他的面孔因难以决断而痛苦地抽搐着。“各位将军!”他向他们吼道,“从你们那儿,我得到的要不是一些相互抵触的建议,就是什么建议都得不到!”
伦德施泰德以他特有的勇气插话说:“我的元首,你还有四个精锐的装甲师闲置在德国。如果我是对的,他们绝对无法及时赶到诺曼底来反击入侵,我请求你命令他们移师法国,划归隆美尔指挥;如果我们错了,入侵是从加来开始,他们仍处于较近的位置,足以在早期投入战斗。”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希特勒圆睁两眼,伦德施泰德不知道他是否又犯了老毛病——逼得太凶了。
普特卡梅第一次开口讲了话:“我的元首,今天是星期日。”
“是吗?”
“明天夜里,那艘U型潜艇可以接到那名间谍,‘针’。”
“啊,对!这是个我信得过的人。”
“当然,他可以随时用无线电报告。不过,可能有某种原因使他避免使用无线电,在这种情况下,他会亲自把情报送回来。考虑到这一可能,你或许愿意延后二十四小时作出你的决定,说不定今明两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和我们联络了。”
伦德施泰德说:“已经没时间延后决定了。空袭和破坏活动已经剧增,入侵可能随时发生。”
“我不同意,”克兰克说,“气候条件在六月初之前不会合适。”
“那也不是很久了!”
“够了!”希特勒叫嚷着,“我已经打定主意。我的装甲部队留在德国——目前是如此。星期二,我们听到‘针’的消息之后,我将重新考虑这些部队的部署。如果他的情报偏向诺曼底——我相信会是这样——我就调动装甲部队。”
伦德施泰德轻声说:“如果他没报告呢?”
“如果他没报告,我也照样重新考虑。”
伦德施泰德满意地点了点头:“如蒙允许,我希望现在回我的指挥部去。”
“很好。”
伦德施泰德站起身,敬了礼,便出去了。在镶着铜边的电梯里下降四百英尺到地下车库时,他感到胃里直翻腾,不知道这种感觉是由于下降速度太快造成的,还是因为他想到他的国家的命运竟然置于一个独来独往的间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