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热火朝天的场景,卢照时看得浑身火热,斗志昂扬!
“同喜、同喜!修建大庾岭得以实现,大人功不可没!”苏老二谦逊道。
两次倡议,都有卢照时,将来刻碑,必定要加上,给朝廷的请功簿上也会带上。
“征调了多少民夫?”卢照时咂一口茶关切道,面圣时也能帮着美言几句。
“周边三个乡镇的民夫都参加,有三四千人!本来只征调一半,可村民们想早日通路,农忙后全来了。
甚至两边码头的船夫也来了不少,船商们不时送些吃喝,鼓励众人!”苏老二说着满是自豪。
“照这速度,开年回来,新道能修通了吧?”卢照时问。
“差不多!原本我还以为要耗时两年,想不到百姓期盼已久,热情高涨!”
一番磨砺,苏老二沉稳、睿智,已是老练的官场中人,举手投足颇有气度。
“苏大人,你是如何想到重新开辟一条道路的?按理原路上拓宽,不是更省时省力么?”
胡大朗第一次到大庾岭,被壮观的劳动场面震撼,还没见识到原路的艰险、难行,心中不免疑惑。
“胡大郎君问的好!”苏老二赞道,“没走过大庾岭的人都会这么问,只要走过,便知晓答案。”
胡大朗盯着苏老二,等候下文,结果苏老二没了,闷头喝茶。
好一会儿,胡大朗才反应过来,答案在路上!
喝茶小坐一会儿,苏伯彦留下一罐冰糖、一袋核桃芝麻粉,几人赶路。
“二叔,时彦、辰彦已接了秦外祖,与游学的孩子们一同抵达长安,不再回岭南。
明年阿樱带祖母、二婶她们返回长安。”
“嗯!时彦已来信告知!”苏老二情绪有些低落。
两个儿子不管不顾跑回荥阳,捅了篓子却没胆量承担,还是小儿子智取诉状,骗走老岳母,一场闹剧才收场。
事后连写信的勇气都没有,要不是时彦来信,她还不知两个儿子如此能耐!
“二叔莫要难过,人经历风雨方能成长,经此一事,时彦、辰彦定然醒悟,以后必不会再糊涂。”苏伯彦宽慰。
苏老二看着侄子,是啊,经历风雨方能成长!
流放岭南,兄长、三弟家的孩子迅速成长,勇敢面对困境、齐心协力,穷且益坚。
唯有自家的,一个糊涂、两个糊涂、三个四个还是糊涂,万幸最小的儿子没糊涂。
不然二房是真的一个不剩,全不中用!
胡大朗紧紧贴着崖壁,不敢往外看,妈呀,这路太难走了。
自己空手尚且走得如此艰难,那些常年人扛马驮是如何过的?每年两头的物资全从这条小道交换。
难怪苏大人在南岭另外开辟道路,这路是真没法拓宽。
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就得阻断通行,两边水路生意将断掉,多少人的生计维系于此!
难怪船商们纷纷舍财捐赠,大力支持。
老路不断,他们的财源就不断,开通的新路四车道,更是让他们的生意壮大!
苏大人当真是功德无量!
喜欢贞观开荒人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贞观开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