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齐看完信,已经将武三思的全家问候了一遍。
信是梁王武三思差人送来的。
责问他此前为何拒绝针对标靶的任务。
如果武三思当面,元齐不介意把信砸在他脸上。
信中的内容,近乎是上级对下级的斥责。
即便抛开铁手团宗主的身份,他也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异姓王。
而武三思不过是个依靠圣眷上位的草包,靠着阿谀奉承起势。
他向来瞧不上此人。
而且两人同为王爵,他有何资格指责自己。
思及此处,元齐眼中闪过一丝森然的杀意。
当初元徽从军之时,适逢徐敬业叛乱一事余波未平,皇帝对兵权管制相当严格。
他虽是异姓王,也不敢顶风作案,去触皇帝的眉头。
遍数朝野,也就唯有梁王武三思敢在皇帝眼皮底下搞些小动作。
元齐虽然对武三思的人品颇为不齿,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走了他的门路。
从此以后,双方来往逐渐密切。
有些事,武三思不方便出面处理,也都是交与元齐暗中解决。
当然,交情归交情,钱还是要付的。
但随着合作的深入,元齐发现武三思有些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往来中时不时流露出高高在上的姿态,颐指气使,似乎自己是他的下属一般。
但看在钱的份上,元齐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怒意。
直到此事发生,元齐终于破防。
他终于确定,武三思就是个没脑子的蠢蛋。
此前的幽州一案中,铁手团可谓是下了血本,信心满满精锐尽出,却是颗粒无收,并且损失惨重。
手下堂主损失过半,就连一堂主龙风也折戟于此。
经此一役,铁手团元气大伤。
并非是数量问题。
而是质量。
数百名精锐的损失,即便是称霸江淮,拥有数千部众的铁手团,亦是伤筋动骨。
更让元齐头疼的还不止于此。
幽州的事闹得太大,朝廷已经开始关注铁手团。
此前铁手团在江淮一带兴风作浪,是因为主场优势,当地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缘故。
但幽州案为天下瞩目,铁手团贸然参与其中,并且暴露行踪,事情已经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铁手团作为江湖巨擘,虽实力强大,可一旦对上官方,却也是螳臂当车。
武三思也明白,一旦元齐事发,他也难逃一劫。
因此,后来他也是想尽办法,为铁手团遮掩此事。
如今朝廷迟迟没有动手,这里面多少也有些武三思的功劳。
但他做的这一切,说到底也是为了自己不被连累。
眼下铁手团尚在低调蛰伏,默默恢复元气。
此时再对朝廷高级武将出手,岂非自取其祸。
因此,元齐这才果断拒绝对方的委托。
他固然爱钱,但也要有命花才是。
以上种种,武三思也是心知肚明。
即便如此,却仍旧来信诘责,想来自以为拿住了他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