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可抱歉的,你今天的招待我就很满意,而且我既然回国了,肯定也要回老家去看望一下。”
安教授继续问道:“我好奇的是,你去美国做什么呢?”
“我那部处女作《彗星》这次在北美上映,取得了还不错的票房,而买了这部电影在北美的版权的华纳公司准备为其举行一场庆功宴,他们邀请我过去参加。”
江远接着道:“顺带着,我也想跟华纳谈一下我下部戏的宣发问题。”
刘筱莉也对江远后面补充的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于是把话接了过去。
“小远,你下部戏打算在全球上映?”
江远点点头:“有这个想法,毕竟乘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我觉得如果谈票房分账的话,会比直接卖版权划算一些。”
如果届时票房真的爆了,或许层层分账下来,分到江远手里也不剩多少。
但江远真的看重也不是那点钱,而是名誉,是影响力。
好比这次《彗星》在北美票房破了千万,即便他分不了一笔钱,但是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现在外界找他执掌一部片子的导演费已经从100万涨到了200万,翻了足足一倍。
但这还只是看得见的好处,更多无形之中的好处,则体现在声誉和影响力上面。
另外,也为他在好莱坞成功获得了一块敲门砖。
试想一下,如果他下部戏在全球的票房更高。
能否一举成为国际性的导演暂时先不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国内的导演地位,必然也会接着水涨船高。
而且比他老老实实在国内‘熬资历’涨得更快。
因为说实话,这个年代,中国刚刚加入WTO,国民还有点崇洋媚外,加上华语片能够赚外汇的说实话少之又少,他如果做到了,就连上面都会为他造势。
真的,对导演来说,这就是最好实现歪道超车的时代,一旦错过了,后世互联网进场,导演这一行固然门槛变低了,但是想要出头也会变得很难。
因为大部分的中小导演,都只能沦落为资本的工具人。
诚然,江远如果按部就班的在国内拍电影,以他重生者的优势,等到互联网进场,他也早就混成了大导演。
可道理就是,如果他有机会选择乘坐飞机,干嘛要坐现在的绿皮火车呢?
……
翌日。
刘家。
江远过来的时候,刘艺霏已经在化妆了。
“你几点起来的?”江远走进化妆间,见女朋友脸上的妆已经化了不少,好奇的问了一句。
“四点。”
“要这么早吗?”
“我这个妆时间上比较久,而且妈妈说九点就要去会场。”
“成人礼下午才开始,去这么早做什么?”
“排练,我还要唱歌呢。”
“唱歌?”
“对啊,而且我打算唱你给我的那首《童话镇》。”
“可以,我很期待。”
“要不远哥你跟我合唱怎么样?”
“合唱什么?《童话镇》啊?”
“对。”
江远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摆摆手道:“算了,这首歌不适合我,还是你自己唱吧。”
刘艺霏嘟了嘟嘴,想换一首歌,但又担心没时间练习了,正准备打消和江远合唱的想法时。
这边江远却又说道:“既然提前没准备,合唱我看就算了,但我可以单独为你唱一首歌。”
“真的吗?唱什么?”
“先保密,不过是一首新歌。”
“好,我也很期待,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