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鲁芝为护羌中郎将,升马岱为镇西将军,以霍弋为西域都护。”
大汉还有许多事情没做,分化州郡,重新安置官员,有功之人的升迁赏赐,这些都很重要。
但是现在诸葛亮全都顾不上了,他的眼中看到了大汉的未来。
他让蒋琬等人先行以州牧的身份坐镇地方,并密信他们看守各个地方,不可轻举妄动。
之后调王平,句扶,王双,麋威,赵广,赵统,关兴等大小将领各自带兵跟随他前往交州...
尤其是小将之中,除了锻炼出来的小将之外,还有不少勋贵之后也一同跟随...
董允的书信他看完了,此时的诸葛亮心中只有两个想法。
“董允跟着陛下的时间还是太长了,性格也是有些被陛下给带歪了。”
“这种地方,怎么可以徐徐增兵,不懂兵事!
直接大军扑杀而去就是了!”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诸葛亮也明白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
在诸葛亮带领大军离开的时候,随军的将校和诸如杨仪等属官也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他们同样提出来了自己的疑惑。
“虽然我等不知道陛下为何如此坚持为大汉开疆拓土。
但是我等并没有反对此事的意思,但开疆拓土虽好,治理他们才是最为重要的。
攻打下来这些地方不是问题,不过是一群蛮夷罢了,就算是有了所谓的国家,也不过就是一群强大的蛮夷。
大汉想要攻克这些地方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助力和土地。
当初范熊的使者说的不错,那日南郡距离我大汉已经太远了。
尤其是如今我大汉还是要迁都长安,那么距离我长安就更加的遥远了。
若是从都城三月之内都不能带兵快速赶到,那驻守此地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当年的西域如此,如今的番外之地同样如此。
我等希望丞相能够劝说陛下。”
杨仪不清楚那里的情况,但是他相信这些道理,诸葛亮不是不清楚。
但仍然还愿意带领大军前去,说明那里的确是有着天大的好处存在。
可...再大的好处,吃不到自己的嘴里,那也是没有办法的。
因此杨仪才忍不住站了出来。
而对于杨仪的劝说,诸葛亮也是缓缓点头,对于他的说法没有任何的反对。
但同样,他也有自己的安排。
“威公说的很对,因此这一次亮不但带了王平等大将,还带了不少勋贵之后。”
“所以...丞相是想要让他们来驻守那里?”
“他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忠心是无须担心的,最起码短时间不会出现问题。
亮需要的就是这个时间。
十年...二十年...或许是三十年...就算是亮最后也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了。
亮也能够帮助陛下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那个时候亮自然有办法治理那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