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长安的叛变之后,大汉的权力交接也正式开始。
这些年虽然有董奉忙前忙后,但刘禅也很清楚,老臣年迈,时日无多这件事情是改变不了的。
不仅仅是他的相父,还有蒋琬,董允,郭攸之,廖立,徐庶,石韬,吕乂,陈震...
这些老臣的年纪都已经太大了,还能够在大汉的朝堂之上坚持多久,或许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所以大汉权柄的交接过渡就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了诸葛亮,此时的刘禅已经不会再将手中的权柄交给任何一个人,尤其是看蒋琬的年纪...和自家相父也相差无几。
费祎,滕胤,向朗,庞淯这是如今大汉的中坚之人,可以继续为大汉坚守十余年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杨仪,马谡,鲁芝,向条,张裔,何祗这些出身丞相府的肱骨,也已经逐渐步入朝堂,虽然未曾身居高位却也已经有了些许底蕴和不少经验。
只等一个机会就可以顺势而上了。
年轻一辈中也已经有不少人才出现,除了杜预之外,李密,陈寿,郤正还有张斅,皇甫隆,皇甫陶,张表,程琼等人也都逐渐崭露头角。
虽然大汉所占据之地不如曹魏的繁华,但最起码不会再担心人才不足,后继无人的情况。
加之益州,荆州逐渐恢复元气,人才也慢慢显露,向条,向隆,陈济,常忌,张峻,黄柱等荆益二州的名门之后也算是恢复了几分生机。
在未来的几年,刘禅的主要任务就是消化豫州所得之地,俘虏之兵马,分化接纳江东和曹魏的流民,让大汉趁此机会再次上升一步,从而国力再次提升。
这些事情几乎已经摆在明面上了。
如果是之前的话,孙权和曹魏就算是花费再多的代价,也一定要将刘禅和大汉的崛起打断。
可是现在,因为诸葛孔明和刘禅的表演和算计,现在的江东和曹魏都已经不能再阻止刘禅了。
首先就是江东...
如今的孙权心情已经不能用好或者不好来形容了。
因为他终于明白了刘禅为何会那么好心与其盟誓,甚至不惜答应他诸多条件。
之前孙权还以为是刘禅兵马不足,粮草不够,结果发现刘禅从淮南离开之后,再次强攻陈泰与毌丘俭。
然后淮南郡不断吸纳江东的百姓,淮南郡的所有布置和刘禅所给予的优待,全部都是针对他们江东的。
可以说,刘禅就是打着盟誓的名义公开告诉江东的所有人。
大汉欢迎他们的进入。
如今就算是孙权压制着江东,下令边境严守各个要道也阻止不了有江东的百姓进入淮南。
孙权对待江东的百姓不错。
除了山越之外,孙权可以说给了他们极大的优待,不断免去他们的税赋和徭役甚至是兵役。
可相比较于淮南郡来说,这仍然是无法相比的。
加上江东世家豪族林立,江东的黔首民夫,对于淮南郡还是非常热切的。
如果事情仅仅到这一步,孙权只能说一声刘禅奸诈,然后再想办法去应对了。
可是随着关中大战的结束,刘禅吞掉了大半个豫州,而且诸葛亮大败曹爽消息传出。
孙权终于明白了刘禅所谓盟誓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那就是逼孙权出手!
此时的大汉几乎是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大肆启用年轻一辈,以诸葛亮和蒋琬等老臣带动大汉的年轻一代进入朝堂。
如果让刘禅完成了这件事情,哪怕是诸葛亮下一刻就病逝去了九泉之下。
那对于大汉来说也不是完全无法挽救的损失。
甚至可以说是将损失降到了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