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如今天下既然安定了下来,陛下可想要要如何对待屯田或者说如何对待我大汉的赋税之事了?
大汉不能再让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制度,当然也可以有,但不能和之前一样了。
另外,陛下仁厚,但是陛下的仁厚不能仅仅是免除地方的赋税和徭这么简单。
仁厚,也有真正的大仁,还是个人之仁厚。
陛下,三兴大汉,不能仅仅是局限于个人之仁这么简单。
陛下的眼睛不能仅仅是在朝堂,在臣子,而应该是天下,是我大汉的一切。
另外,除了赋税制度之外,还有律法与人。
我大汉的律法已经即将做好最后的完善,可是再好的律法也是交由人来处置。
当初曹羲曾经说过,一切皆由人!
此言有些过,却又直指本质!
的确是无论是何等的律法还是制度,都是由人来决断,所以若此人为善则万事大吉。
可若是此人心中有恶,或者被其他事情所钳制,让他不能心中向善而行的话。
那再好的律法也会成为祸国之道。
陛下,你觉得这天下的人,是心向善之人,坚守本心更多,还是随波逐流,或善或恶无法言说之人更多?”
“......恐怕...若是能够坚守本心之人很多,那这也不会成为一个了不得的赞誉...”
“陛下说得对,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赞誉。
可若是无法人人做到坚守本心,那么无论我等付出多少努力去改变律法,让律法变得更加的完善。
这当真可以让天下变得更好么?让天下的黎民得到真正的公平么?
换而言之...如何能够避免这件事情?
陛下可曾想过?”
“元凯曾经说过,以律法为本,若是一切都按照律法...”
“那这天下,当真有完善至完美的律法么?”
找规律再次打断了刘禅的话语,同时也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其中一卷律法拿了出来。
“仅以律法而言,这不过就是冷冰冰的文字罢了。
律法的文字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况,而世间之事也绝不是杀人者偿命这么简单。
当初元凯也曾说过,但亮没有同意!
因为亮很清楚,如果我大汉的律法凌驾于人治之上,那么真正出现的问题是律法凌驾于道德。
这样做对于我朝堂来说是极好的,可是律法却会成为权贵之人的玩物。
元凯并非是故意为之,他只是坚定的想要用律法来治理朝堂。
可是...律法终归是有漏洞的,当律法凌驾于道德之上,越是对律法的补充则越是容易出现更多的意外。”
诸葛亮放下了手中的大汉新律之中的某一卷,然后再次拿出来了另外的一样东西。
“不过....陛下现在也可以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
当年太祖皇帝曾经在战后下达了一道命令,其实陛下也可以效仿一二的。”
“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县给衣衾棺葬具,祠以少牢,长吏视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