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司马师已经成为了刘璿身边的新晋“宠臣”之一!
练字啊,批注啊,写书啊...这些事情司马师几乎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了。
他现在几乎每日都要陪在刘璿的身边,给刘璿答疑解惑,被刘璿拖在自己的身边安排着如今的大事。
也就是各路使臣朝拜自己!
此时司马师就在和刘璿解释着这群人的目的何在,而他选择的就是倭国还有一些羌胡势力的部落使者。
“陛下请看,这群人的目的从来不是从陛下这里得到什么赏赐。
就算是我大汉再如何大度,给他们的也不过就是钱帛等物罢了,这些东西对我大汉来说无关紧要,对于他们...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们真正想要的从来不在朝堂之上!
而是在这民间,在我大汉都没有关注的地方。”
随着司马师的话语,刘璿也拿到了这段时间倭国使臣的所作所为。
和司马师所说的一样,这群人这段时间在洛阳停留,等待着朝拜供奉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人手散布在洛阳的各个角落。
他们不是想要在洛阳闹事,相反他们将自己的姿态放得相当低下,见人就要躬身行礼然后随地请教。
说着向往大汉的话语,然后不断寻找着大汉的一切..
农桑事中的农具,工具,典籍...
从水排到龙骨水车,到大汉农家的诸多书籍到请教老农的经验...这群倭国之人可谓是什么都想要,对一切都表现出来了热切的需求。
不仅是农事,还有当年孝灵皇帝刻在太学门前的四十六块石碑,他们也在抄录。
甚至就连大汉的文字,他们都在学习,因为...他们看不懂自己抄录的东西。
而且已有人询问他们为何如此,他们则会立刻表露出对大汉的热忱,对大汉的向往还有忠诚...
这些东西若是放在平时,刘璿看着也会觉得这群倭国之人是真的心中向往大汉。
当然,即便是现在他也会这般觉得。
可是在司马师的口中,他却得到了另外的一个答案。
“若是说倭国对大汉没有向往之心那定然是不可能的,但...他们的向往之心并不是单纯的向往。
而是慕强之心!
慕强,这是人之常情,若是没有这份儿心态,我大汉也不能走到这一步。
但倭国为了变强却如此的..疯狂!
说明倭国的慕强已经到了上下一心的状态,这是非常致命的,而且这群人上下一心却不肯在本身想办法。
而是从别人的身上想办法,这本身就是德行的问题。
而且这种心态,若是他们一直势弱也就罢了,势弱之时他们就是我大汉最好也是最忠诚的鹰犬。
可若是他们真的有了真正的实力...”
“若是有了实力如何?”
“陛下,你可曾听说过...养熟了的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