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孝明,孝章也是明君,但尚不如当年上位时间不久的孝和皇帝。
当年丞相说,流传下来的帝王未必就一定是百姓心中的帝王,当年朕不明白,只想要成为孝武皇帝那样。
开疆拓土,为大汉再造郡县,超过父皇甚至超过历代帝王的一代明君。
殊不知,朕的每一步都忘了这大汉真正的根基。”
“丞相说得对,百姓的日子才是真正的日子,朕当年觉得若是事事都要以朝廷为重。
哪怕是舍弃一部分百姓的利益,也是理所应当。
但如今看来,百姓并非是没有脾气,也并非是没有反抗之力。
坚固的甲胄挡不住人心,锋利的长矛捅不破人墙....”
刘璿缓缓的起身,手持竹简最后看了一眼身旁的衣冠冢,当落日的余晖落到这里,仿佛将面前的坟冢都铺上了一层金光。
这一刻,刘璿终于露出来了最后的笑容。
“丞相,朕要回去了!”
“大汉还需要朕这个皇帝稳定天下,二十年不再出兵...朕觉得当年的要求不够。
朕会徐徐出兵,会按照丞相的吩咐,一步一步解决内部的麻烦。
朕会一点一点将朝堂重新换一遍,朕会让天下的工匠得到和大儒一样的地位。
朕也会将礼制送给胡人,也会让胡人融入我大汉。
这些事情,是丞相留给朕的,朕都会做到!”
刘璿说完,便离开了这里,但是在最后,他还是仿佛想起来了什么一样,缓缓停了下来,再次转身看着面前的坟冢。
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将那件事情告诉自己的丞相。
不过在想了许久之后,还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算了,那点家里面的破事儿,就不念叨让丞相心烦了。
在这里,丞相好好陪陪父皇吧!”
大汉天佑六年,刘璿以丞相薨为由,免除天下税赋一年,各地官员不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向大汉的子民收取任何税赋。
同年,刘璿调动兵马,将大汉的兵马一分为三。
其中三成兵马驻守关中,也就是长安附近,维持朝堂的稳定!
四成兵马驻守边疆,西北的凉州,北疆的并州,幽州,还有南中,交州以及会稽等地都有重兵把守。
同时,剩下的兵马则是一大部分留在洛阳,修缮洛阳河南。
以罗宪为河南尹,接替病逝多年的杜恕再次镇守洛阳之地。
有人传言,皇帝有迁都之意,只不过却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而其他兵马则是驻守在各个郡县,稳定大汉的平静。
大汉,在这一刻,正式进入崭新的篇章。
而诸葛瞻也遵从自己父亲留下的遗书,将丞相府这么多年的珍藏,所有典籍,注解全部雕刻在了石碑之上,分立在各个郡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