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尚书令只是开始,以如今刘璿对待诸葛瞻的态度以及诸葛瞻自己的能力威望来说。
谁都知道他只要自己不作死,上一品的官位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而诸葛瞻并没有就此停下,安安稳稳等待着自己一步一步走上去。
而是按照自己父亲的遗命,进入了自己父亲的书房之中将自己父亲所有可以公布于众的典籍还有记载全部取了出来。
然后联合如今的太学生七千人,青城学宫学子五千人将这些典籍和记载抄录出来。
让几千名工匠日夜兼程雕刻印版然后做成书籍...
这里面不仅仅是诸葛亮的藏书典籍,最重要的还有诸葛亮的处事为官之道!
诸葛亮曾经说过,天下读书人会越来越多,可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并不代表着天下可以担任官员的就会越来越多!
经验,永远是最大的鸿沟!
官员与寻常的百姓永远都不能同一而论,在官员的位置上就要有官员的想法。
这个想法并非是吃喝玩乐,并非是贪赃枉法,而是要如何平衡大局和百姓!
孝文皇帝乃是仁政的巅峰,安稳朝堂,稳固天下,积攒出来了无数的钱粮。
除了西川某个有争议的人之外,其他地方堪称是真正的完美帝王。
可...宗室之女是否会这么认为?边疆的百姓是否会这么认为?那些替代公主远嫁匈奴的寻常出身女子,是否会这么想?
他们,是否也是大汉的子民?
同样,孝武皇帝一句攻守易形了终于让大汉不再遭受边疆之外匈奴人的困扰。
开始后期大汉的子民是否也依旧爱护孝武皇帝?
孝武皇帝的威望还有功绩自然无需多说,但这中间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又有多少次进攻是并不需要的。
这里面其实也是有着许多的争论。
一代帝王,一代传奇帝王尚且如此,地方官员又如何能够改变?
想要让郡县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郡县之中做出大刀阔斧的改变。
这种福泽后世的事情,对于当代之人也的确是劳民伤财。
百姓不可能有如此远见,不断的折腾是否会让官员开始怀疑自己,甚至会让他人怨恨自己。
这些经验,是那些寻常百姓出身的读书人所不具备的。
在一次次的打击之下,他们自然会慢慢改变自己的心境。
既然做了可能不会成功还会成为他人埋怨之人,甚至成为罪过的源泉。
那么不做,就一定不会出错,维持现状让问题加剧但不爆发在自己的身上。
这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
但这些,并不是对的办法!
所以诸葛亮在最后给自己儿子留下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
趁着朝廷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将他几十年的经验全部传给天下人。
天下人缺少的东西,他会给大家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