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在乎。
若是做不到这一点,他便是死...都合不上眼!
最开始的时候,张宾就选定了钟会作为自己的踏脚石,但他并没有想要拜钟会为主的意思。
他看出来了钟会有手段,有能力,有兵权...最重要的是有野心!
只可惜,钟会如今已经年过古稀了,即便他们长社钟家也是真的长寿,可都这个岁数了他们又能够长寿多久?
钟会的年纪是第一个问题,而钟会的子孙才华不足,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张宾很想要利用钟会做些什么,但是钟会因为如此年纪,因为自己的家眷,一直无法做出决定。
张宾看得出来,钟会当真是有这个心思,但是他不敢将这个心思付诸于实践,那么他就一定要帮一帮他!
如今大汉的朝廷趋于稳定,百姓虽然不能说安居乐业,朝堂和地方的官员也不能说是吏治清明。
但终归也已经有了几分恢复。
若是日后评价的话,没准这一代的帝王还能混上一个仁厚的名声,这一代还可以评上一个治世。
不过大汉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大汉的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
第三代帝王上位之后,一定会开始改革,一定会想办法清理弊端,这是机会,也是问题所在。
因为没有人会坐以待毙!
其次,如今的这位帝王刘璿即将走了,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他不会忌惮这个儿子的能力,也不会压制自己的儿子。
可是他更加不会的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放弃自己的权柄。
如今刘璿已经年老体衰,他当了这么久的帝王也很清楚现在他死了对于朝堂,对于天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有人作乱的时候,或者说在天下再次生出战乱的时候他死了,那么将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因此他投鼠忌器,他不敢擅自引发斗争。
这就让本来很好解决的问题慢慢变得不太容易解决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胡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对大汉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难缠。
而大汉国力的恢复,百姓人口的恢复,不仅仅代表着大汉恢复了生机。
也代表着,汉民和胡人蛮夷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大了。
此时的朝廷恐怕还没有发现这一点,但是张宾已经看出来了苗头。
从当年曹孟德时期开始,就不断从北方迁徙胡人进入中原,诸葛丞相也不断从南中以及涪陵巴郡等地迁徙蛮夷进入成都。
江东就更不用说了,百万山越都快要让孙家给掏空了。
就这些胡人,山越,蛮夷当真已经彻底融入大汉了?
或许融入了大汉,但是他们绝对没有彻底融入大汉的百姓之中,双方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无论是样貌,生活,习性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他们无法彻底融合在一起。
可是双方的人口都在增加,可是双方所占据的土地却没有增加,这个时候双方的冲突自然就无可避免。
一旦让他们继续发展下去,怨气也就会真正的增生。
那...才是真正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