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儿,你来了。”
陶老夫人缓缓睁开眼眸,望向陶信,声音沙哑。
“孩儿不孝,回来晚了。”
陶信紧咬着下唇,唇间隐约有血丝渗出。
“这事不怪你。”
陶老夫人轻叹一声:“谁又能提前料想到这些变故呢?”
此刻耿镛和黎珩二人已经在陶谷灵前按规矩行了大礼,垂手在陶信身后。
见此,陶老夫人目光恳切,转向耿镛:
“信儿年纪还小,这两年恐怕还要劳烦表兄,扶信儿一把了。”
“尽管放心便是,老夫受了主公嘱托,自当竭尽全力辅佐信公子。”
耿镛望了望陶谷的灵位,叹了口气:“只盼信公子能早日成长起来,如此,老夫也能对得起主公的在天之灵了。”
陶老夫人微微颔首,又转向黎珩:
“你便是黎珩吧,老身也曾听我儿提起过你,说你才略过人,天资不凡,是个可造之材。如今我儿去了,还望你今后能继续尽心辅佐信儿,莫要辜负了我儿对你的期望。”
黎珩心中一动,立刻躬身行礼道:
“请老夫人放心,黎某定会竭力辅佐信公子。不过还请老夫人恕我斗胆直言,眼下郡中局势未稳,尚有许多隐患需要尽快解决,依在下之见,如今信公子既归,还是早日继家主位,以安郡中人心。”
他这番话说得直接,但也正是陶老夫人和耿镛心中所想。
陶信归来,虽然名义上已经是陶氏家主的不二人选,但毕竟还没有正式继位,与各家君臣名分不定,难免会让人心生疑虑。
陶老夫人闻言,颔首道:
“你说得对,如今局势确实不宜再拖下去,信儿...”
她话还未说完,便听一直在侧沉默未发一言的陶淞忽然开口插言道:
“阿婆,且慢。”
他这一声称呼,让在场众人都不由得微微一愣。
陶老夫人眉头微皱,望向陶淞,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
“淞儿,你有何事?”
陶淞缓缓抬起头,望向陶信,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沉声道:
“如今父亲大人丧期未过,没有入土为安,便着急让大兄继位,是否有些不妥?
启圣以人情而制礼,史载其有言:
‘父始死,子便继体,恐其本心谓己欲速。若待服阕而后继体,则子道归美于父,孝子之心也。’
若大兄此刻继位,恐惹人非议,有违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