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丹后一色家第六代家督一色义直、第七代家督一色义春这对父子为了夺回应仁之乱中失去的若狭一国,先后于若狭武田家的交锋中阵亡,使得丹后一色一族就只能让庶子家吉原家的吉原义有来继承丹后一色家家名。
吉原义有在更名为一色义有(一色义季)后,并没有放弃收复失地和为其叔一色义直复仇之事,在家臣们的支持下,丹后一色家硬生生的在贫瘠且多山的丹后一国境内与若狭武田家顽强抗争着。
可足利将军家、京兆细川家不仅没有斡旋调停丹后一色家与若狭武田家之间的战事,反而还以个人的好恶来授予守护职。
因若狭武田家在应仁之乱中站在东军一方,使得在应仁之乱结束以后,获得了若狭、丹后两国守护职。但历经武田元信、武田元光、武田信丰三代家督,若狭武田家依旧没能将丹后一国顺利兼并,反而因频繁的对外战事,招致同族、家中重臣、治下领民等各个阶层的怨恨。
一色义有为了避免丹后一色家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之后选择与治下领国接壤的但马山名家进行联姻,将女儿嫁给了但马守护山名诚丰的养子山名祐丰来换取但马山名家的支援。
自从一色义幸继承了丹后一色家家督之位后,仍然没有停止过与若狭武田家的交锋,他时时刻刻都想着将祖先曾经领有的若狭一国夺回,好光宗耀祖,成为丹后一色家的中兴之主。
而若狭武田家因陷入家中内讧,再也无力对丹后一国发起侵攻,尤其是武田信丰与武田义统之间产生对立以后。
一色义幸因此在女婿山名祐丰的支援下,静谧了丹后一国全境,使得若狭武田家只是名义上兼任着丹后守护职,而实际上丹后的支配权则是在丹后一色家手中。
此次,一色义幸打算趁着武田信丰在三好家、六角家的支持下反攻若狭之际,对与丹后接壤的大饭郡西部地区展开侵攻,并与但马山名家一同暗中资助失去领地的波多野元秀、赤井時家、赤井幸家、荻野直正等丹波诸将,让他们重返丹波一国召集旧部,发起国人一揆,迫使陈兵于头巾山的内藤宗胜撤回本领。
不仅如此,一色义幸在获知上杉家介入若狭一国局势后是不怒反喜。他早就知晓了上杉清定兼任北陆探题之事,只是因先前一直与若狭武田家交锋而无法与上杉家进行联系。
如今,若狭武田家两分爆发混战,这对于丹后一色家来说无疑是个收复旧领的大好时机。
为此,一色义幸派遣心腹家臣高屋良荣作为使者出使上杉家,献上丹后特产蜂蜜五十罐,表明丹后一色家愿意臣从上杉家之意,还愿意为途径丹后沿海的上杉家商船、牙符船提供免费补给和维修,甚至还将自己的次男一色六郎送往越后春日山城作为人质。
当然,一色义幸如此殷勤自然是为了上杉家能够许可丹后一色家对若狭一国的自由切取。
而另一方面,武田信丰手中的兵力大都是七拼八凑来的,良莠不齐不说,还士气不高。若非三好家、六角家的支持,恐怕都无法击败武田义统一方。说不准还会被一色家趁虚而入。
即便如此,作为朝仓军总大将的朝仓宗滴依旧没有掉以轻心。他深知三好家重臣内藤宗胜并非庸人,加上其麾下统辖的六千余丹波众曾随三好长庆转战于近畿诸国,战力不俗。
故而,朝仓宗滴就算获知了六千余六角军尽数撤往本领后,依旧没有掉以轻心。
正所谓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朝仓宗滴认为国吉城、山内城等地的武田信丰一方的武将们正信心满满的等待着三好军或六角军的驰援,若是发起强攻,在短时间内难以将其攻落,顿兵于坚城之下并非取胜之道,就算能够将国吉城、山内城等地攻落,损失也会不小。
倒不如率朝仓军主力火速进入远敷郡,突袭后濑山城外围的木崎山城、多田山城、汤谷山城等地,如此一来必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说不准一天时间不到就能为后濑山城解围。只要将后濑山城解围后,朝仓军还能联手武田义统向武田信丰发起大规模的反攻。届时,三好军就算进入若狭境内,也是无力回天了。
于是,朝仓宗滴毫不迟疑的就留下两千余军势继续围困国吉城、山内城等地,并多竖旗帜,让武田信丰一方的武将们看不出己方的动向,自己则是率八千余军势火速西进。
同时,朝仓宗滴还不忘请求封锁美浜湾、小浜湾的上杉家船大将岛垣隼人佑做出佯攻碎导山城之举,迫使武田信丰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碎导山城协防。
天文二十一年,六月十日。
朝仓宗滴亲率敦贺众作为先阵,将辎重和大部分旗帜、旗指物都留在了山内城外的大营之中,以不到两个时辰的急行军,突入若狭府中一带。
为了增加己方的声势,朝仓宗滴不惜下令将位于府中一带的若狭国分寺烧毁,以此来震慑围困后濑山城的武田信丰一方诸将。
而后,朝仓宗滴还以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一鼓作气将后濑山城东南方的木崎山城、多田山城、汤谷山城等地尽数攻落,直接将武田信丰先前所设下的包围网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身在谷小屋城的武田信丰在获知若狭国分寺被烧毁,以及木崎山城、多田山城、汤谷山城等地先后被朝仓军攻落后,毫无战意。他自知不是朝仓宗滴的对手,便不顾武藤友益、本乡泰茂、内藤五郎左卫门、寺井源左卫门等家中重臣的劝阻,直接被吓得不战而逃。
不久后,武田信丰非常惧怕朝仓宗滴会趁机攻入大饭郡,连碎导山城都不敢回,哪怕碎导山城还是素来支持他的逸见昌经之居城。他就率十余名马廻众翻过三国岳经朽木谷一路南下,直至逃入六角领境内才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