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条房繁其实是一向秉持“杀生无益”的理念,不愿打没有意义的仗。
在八条房繁看来,既然己方已经完全对猪苗代城进行了火力压制,那么眼下只要确保与高玉城之间的联系不被敌方切断即可。
毕竟,上杉家在岩代一国之中就只有右龙捷备这一支常备军势在,八条房繁可不敢将右龙捷备的兵力消耗过快。若是右龙捷备损失惨重,或是遭到重创后,他很难保证那些岩代的土著国人领主、芦名家降将是否还会继续对上杉家效忠。
虽说在上杉军的铁炮集火之下,将主动出击的猪苗代军尽数歼灭,但作为总大将的八条房繁还是不禁对这些猪苗代家的武士、足轻感到惋惜——若是这些武士、足轻追随上杉家而奋战该多好?不仅能在立下战功之后获得知行地,甚至还能出任肝煎、代官、奉公人、郡奉行等地方官。
然而,这些人却选择追随猪苗代家向上杉家刀兵相向,最后还落得个犬死的悲惨结局,家中之人说不准好几代人都抬不起头来。
而此时的猪苗代城上下已经是人心惶惶,几乎是肝胆俱裂。
要知道,远藤太郎兵卫、大堀监物二人在猪苗代家中素有威名,二人更是猪苗代家之中少有的马上巧者。连他们都没能突破上杉军的阵地,那么放眼望去,猪苗代家之中还有谁敢提出率军冲阵?
而且,猪苗代家在折损远藤太郎兵卫、大堀监物两部军势后,猪苗代城中就仅剩下不到五百的城兵,这还是算上协防的领民在内。
反观猪苗代城外,上杉军算上阵夫,兵力就接近五千之众,而且还装备着大量的铁炮。
猪苗代盛清、猪苗代盛国父子二人见城中的士气和战意皆跌落谷底后,自知难以继续坚守下去,顿时心生弃城而逃的想法。
毕竟猪苗代城并非山城,是一座平城。就算北面还有一座专门用于家督隐居,且修筑于丘陵之上的支城鹤峰城。
可最大问题在于,不论是猪苗代城还是鹤峰城,这两座城池周边并没有河流流经。一旦城中的储水耗尽,那么就必然会陷入断水的窘境之中。
为此,猪苗代盛清、猪苗代盛国父子可不愿意见到猪苗代城和鹤峰城两城的储水耗尽后,被上杉军不费吹灰之力攻落。
所以,猪苗代盛清、猪苗代盛国父子就与大堀土佐守、木村右兵卫尉、桑原主水助等家中重臣商议一番后决定,于夜深人静之际,集中仅剩下的一百名骑马武士,突围前往东面的八手山城笼城。
至于猪苗代城、鹤峰城两城的守备,猪苗代盛清在经过一番权衡后,就交给了猪苗代家一门亲族众笔头的猪苗代兼载(猪苗代盛清族侄)来守备。
为了增加突围的成功率,猪苗代盛清、猪苗代盛国父子并不打算将自己的家眷带走,反而是分别留在了猪苗代城和鹤峰城之中。
尽管猪苗代盛清、猪苗代盛国父子在离开猪苗代城之前还反复嘱咐猪苗代兼载,让其一定要坚守他们与悬田家、二本松家、堀越家等己方的援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