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宇文宪与达奚武俱都反应过来了,看来皇帝今日聚众于此,名为商讨御敌之策,实则不过是再想收些兵权到手罢了。
只是,皇帝怎会笃定王轨的谋划,就一定能成功呢?
或是说,皇帝早已在心中下了将自己这些人抛在河东,最后由其独自一人依靠黄河、潼关,拥据关中的决心?
望见四下里,纷纷向皇帝表忠,意欲一同退往西岸的将军们,宇文宪与达奚武感到一阵无力。
年初荆襄战争的失败,对北周上下士气的打击,果然还是太大了啊。
—————
北周建德元年,九月二十七。
北周主宇文邕选陕州、蒲州兵二万,编将卒入中军。
宇文邕率其军屯于黄河西岸,宣言将稍待援兵,然后北解勋州之围。
是时,为聚兵固守,宇文邕诏东面各处守、宰、将军,弃其城守,撤至玉璧、蒲州、陕州三处助战。
齐人初见周兵撤,以为必有阴谋,不敢追。
见周兵撤二日而不还,齐人方遣兵观之,果见空城,始追之。
九月三十。
齐将段韶陷绛郡。
时齐尚书令胡长仁与齐帝高纬同监段韶军,长仁欲立功勋,以自彰地位,遂以周人西遁,劝帝帅大军由中道急进,直取关中。
帝年幼,不能辩世事,因而从之,段韶固谏,当先取玉璧、陕州,再攻蒲州而入关中,帝用长仁言,不从。
十月初二。
段韶分兵二万围韦孝宽一万众于玉璧,留兵二万备后方,护粮道,自与齐帝高纬及尚书令胡长仁将兵六万南下。
十月初四。
齐将斛律光陷新安,高长恭陷王屋。
十月初七。
周人尽弃河东守备,聚于蒲州、陕州,各有兵近二万众。
齐将斛律光下渑池,高长恭下邵郡,段韶前军下漪氏。
十月初十。
段韶与高长恭合兵于安邑,得众九万,齐帝高纬令攻蒲州,从之。
十月十二。
段韶、高长恭帅齐师八万围蒲州,斛律光帅齐师六万围陕州。
十月十六。
突厥游骑数万入寇长城,齐幽州道行台尚书斛律羡击走之。
十一月初二。
段韶以围城旬月,将士死伤数千,而城不下,请解围,诱周兵出城战,胡长仁不从,遂罢其事。
十一月初七。
北周主宇文邕尽编南北援军为中军,得众六万人。
十一月十九。
段韶以冬日深,粮草将不济,再请诱周兵战,高长恭亦固谏,高纬终于用其计。
十一月二十一。
齐军解蒲州围,兵退四十里,并假告周人,粮草已尽,将退兵。
北周主宇文邕以为实,欲领大军往河东复疆土,以收人心,王轨谏之,称此或为齐人诈计。
宇文邕以麾下兵多,合蒲州之众将有八万,不下段韶,毋需惧齐,不听。
十一月二十二,天大雪。
宇文邕与麾下始东渡,宇文宪率蒲州兵在岸为戒备。
周兵方渡万人,忽有齐人数千骑踏雪而至,宇文宪先引兵拒战。
宇文邕恃己兵多,亦自渡东岸,引兵战齐师。
齐将段韶、高长恭遂率麾下骑卒左右冲其步阵。
时周人因轮番外战多有败绩,虽有甲兵,竟无战意,接战二刻,宇文邕左右兵士稍退却。
诸军见天子旗动,以为军败,竟溃逃。
齐人于是大破周兵,获周齐国公宇文宪等显要数十人,陷蒲州。
周主宇文邕爱士卒,颇能得士卒之心,故周师败绩,其左右舍命救护之,其始得生还西岸。
十一月二十五。
周将达奚武闻蒲州陷,率其麾下数百骑突围出。
齐将斛律光闻北道胜,以为周人将亡,欲让功勋于高纬,使固权位,遂纵达奚武西逃潼关,而自引大军缓缓西行。
其日,陕州陷。
十二月初一。
段韶前军西渡河,北周朝邑县令,以城献之,关中人自是始有从齐意。
十二月初三。
北周主宇文邕用王轨谋,集关中残众五万于沙苑,欲与齐军殊死一搏。
十二月初七。
齐师六万立营寨于沙苑,与宇文邕相持。
齐将斛律光略地至潼关。
关中震怖,时议皆以为周将亡。
十二月十日。
齐上皇高湛疾甚,急召近臣和士开等入宫侍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