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三年(569年)五月十九。
建康,台城,宣明殿。
陈帝陈伯宗高据宝座,俯视着御案之下垂首站立的“老朋友”,倭人献捷使者苏我马子,良久,才缓缓道。
“卿之家中可有未嫁姐妹?”
苏我马子微微抬首,却不敢去看皇帝的目光。
先前在太极殿中,陈国皇帝已赦免了他苏我家与倭王家抗御天兵的罪状,还宣布了对陈军征倭将士的封赐,可对于苏我家与倭王家要如何处置,却始终未置一词。
他先前一直拿不准皇帝在朝会之后,特意召他来此的真正态度,心中时时不安,此刻闻得皇帝如此相问,只以为这是皇帝将要酬功苏我氏的信号,一时竟激动不已,但听他颤声道。
“禀至尊,臣有一妹,恰为芳龄,欲与倭王家女一同献于建康。”
陈伯宗见他模样,知他是错会了自己心意。
先前在大殿之上,苏我马子声言请改苏我氏为汉姓苏氏,并请献倭王女额田部于建康时,他只留了句,且候中书裁夺的旨意,便不置可否。
这倒不是他有意威吓这前来“投诚”的倭国小臣,只是于群臣面前,由他亲自出面处置此事实在颇为不妥。
征倭的陈军大都来自平乐二州,往后必定大半都要归家,陈国要想长治倭国旧土,就不能学后世永乐征安南时的一灭了之,而是要想办法尽可能的与当地势力合作。
一场平叛大战,他打得起,大明也打得起。
可若是连续打上十场,他得亡国,就算是大明也得财政崩溃。
是以,对于苏我氏与倭王族,他不能杀,必须要抚。
只是,他明白建康的群臣百姓不会这么想,远在天边的倭国,对他们而言,只是个存在于传说中的蛮夷小国罢了。
他这个皇帝若在朝会之上对其太显亲厚,恐要徒增非议。
毕竟,太掉价了。
苏姓须得皇帝来赐,王女自有宫中来索,哪有任尔远国小臣于赏功大朝会上请、献的道理。
不过,陈伯宗自己很明白倭国四岛对陈国未来的重要性。
当抚则抚。
是以退朝之后,他还是将苏我马子召至了自己平日里办公的偏殿。
他抬起手指在膝上轻轻敲了敲,道。
“朕欲赐苏我氏夏姓苏氏。”
苏我马子闻言大喜,改姓是苏我氏为了向陈国朝廷靠拢交出的一张投名状,皇帝既然愿意赐姓,便说明陈国已经接受了他苏我一族的投效。
有了皇帝这句话,他苏我一族至少不必担心,被已经攻灭倭国的陈人过河拆桥了。
“小臣代苏氏一门叩谢天子赐姓大恩。”
眼见着苏我马子伏身阶下,陈伯宗面上为他的知趣浮出一抹笑意,并未制止他的叩拜,只又道。
“任将军为苏卿之父请宣尉使职,朕意从之,使卿家世镇倭土,富贵无绝。”
苏我马子闻之,愈加叩拜称谢不止。
哪知陈伯宗的下一句话,却叫他的举动几乎僵住。
“侯公亦为故倭王求宣尉使职,侯公功大,朕亦有心成其请,其女既献建康,虑卿家之功,苏卿亦遣姐妹一人于建康,朕为卿家寻一佳婿,如何?”
好在多年过去,现今苏我马子虽年不过二十三,却也早已不是天嘉年时,那个不通人心的政治新手了。
他明白陈国皇帝如此处置的用意,皇帝想要在倭国旧土上留下苏我氏与倭王族的势力相互制衡。
至于官面上,则是留下任忠与侯安都相互制衡。
而后,苏我氏便要跟从任忠,倭王族则要惟侯安都马首是瞻了。
就他所知,任忠乃是皇帝亲旧出身,苏我氏能跟从他,显是皇帝念在他家于征倭一役中,及时反正的恩遇。
心中庆幸之下,苏我马子再度称谢。
“至尊宏恩,小臣铭感五内,苏氏上下必为至尊永守东土安宁。”
苏我马子没有问皇帝要将他的姐妹嫁与何人,那不是他这个新附降臣应该问的。
只要保住苏我氏在倭国旧土上的利益,他此来建康的目的便达成了。
陈伯宗也丝毫没有要为他解答的意思,只又问道。
“朕闻额田部乃卿姊与故倭王志木之女,容貌端丽胜于常人,不知其言信否?”
苏我马子自然知晓自己这位外甥女的样貌算得出众,只是此间皇帝既已挑明了要用苏我氏制衡倭王族的心思,那他于情于理都不能再说额田部的好话。
苏我氏要想未来能够活得如鱼得水,就必须与倭王族切割。
过去苏我氏与倭王族疯狂通婚深度绑定,是因为要靠倭王的权势来维持利益。
不过现在却不必了,眼下倭国四岛的天,便只是面前这位陈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