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新宫(2 / 2)

南陈帝业 擅长装死 1462 字 2个月前
🎁美女直播

“阿兄有一故交袍泽,随弘文王东去,声言已在海东为将军,欲召我同享富贵。”

“明岁,你可愿与阿兄共往江户?”

他的目光似乎越过了东海,看到了万里波涛之外的原野与湖泽。

他感谢把命留给他的兄长。

可他不想再活在旧日的阴影里了,哪怕如今,他已然跛足。

他要离开建康,去新的世界,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新宫”。

为了,新生。

————

行往建康新宫的车舆之内,陈伯宗同样在思索着海东之事。

昨日辽东来报,他的弘文王,赖在乐州平壤,称病不愿东行了。

不过此事倒也不算难办,他已命太医院差了几个御医启程东行,又下了旨意令程文季留下人马护卫之后,继续领兵东进。

陈叔宝可以缓缓东行,可程文季的大军不能停下来。

明岁之前,须得这支万人规模的大军在海东的关东平原稳住阵脚,海东的形势才能彻底稳固下来。

而在此之前,要稳住海东局势,他便只能先做个散财童子了。

截止昨日,他已签核了上百道委任海东流官、土司的旨意,在海东任命了数百之多官吏。

而与这些旨意一同东去的,还有货值三亿之巨的军赏与封赐。

海东不比平、乐,倭国原本的治理手段极为原始,以中央王朝的视角看去,其不过是个从上到下皆是羁縻的奴隶甚至部落化社会。

在平州、乐州建立统治时,陈国至少能够找到许多旧贵族作为合作者,而在海东,陈国使者撞见最多的,却是言语不通的部落酋长。

在灭掉倭国之后,现今的陈国大可以将国境线划到虾夷。

可陈国政令实际能够通行的界域,甚至都到不了已在纸面上设置好的江户。

也无怪身为弘文王,又领江户县侯的陈叔宝,要一门心思赖在平壤不走了。

在到达江户被海东的野蛮人抓走吃掉之前,能先在高丽旧王都里多吃些人参补补身体也是极好的。

打天下易,坐天下难呐。

陈伯宗抚额轻叹一声。

海东治理一事,还须缓缓图之。

看着车窗外愈来愈近的宫阙,陈伯宗心中犹在不住想道。

未来数年光景里,海东只怕都要作为陈国的财政黑洞,每岁吞噬掉陈国两三亿之巨的财政收入了。

好在如今齐帝高纬暗弱、北周宇文邕自顾不暇,中原安平无事,陈国财政每岁尚有数亿余裕,倒也填得起这窟窿。

只要平稳经营数年,待海东移民渐多、其上金银矿山开发出来,陈国或许便又能多出一块财政盈余的土地。

届时北争天下,兴许便就又能多出几分成算罢。

车舆忽然止住了。

一声宦者的通禀自车舆外传入耳中。

“至尊,大明宫已至,工部尚书毛喜现在阙下迎候。”

未再乘坐步辇,落足于地,陈伯宗看到了候在阙下的毛喜,和毛喜背后初具规模的新宫。

南国的新生,将从这座名为大明的新宫开始。

《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奉天应命,南国安不可统北?

顺天训民,中华安不可至于四海五洲?

万千豪情,究竟落于当下。

陈伯宗只对身侧的毛喜,道了如此一句。

“毛公辛劳,可否为朕再言营造建康事?”

毛喜忆起了数月之前,自己所上的那道重营建康的奏疏。

那道奏疏表面是言建康旧破,须在重营,实际却是说的陈国在取天下之前,需要完成的政治经济准备。

今时看来,那道奏疏中书省虽未回函,天子却已看过。

天子心中,果然仍是怀着天下的,毛喜心头一喜,随即言道。

“遵命,臣,姑妄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