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煤炭(本章 免费,国庆节快乐!)(2 / 2)

南陈帝业 擅长装死 1702 字 2个月前
🎁美女直播

“且以六百万斤为论,我雇一工掘石炭,月给工费五百文,一岁即六千文。”

“所雇之工以此费用,可养家口二人。”

“每工五日一休沐,一岁则做工三百日。每日得炭三百斤,则一岁得炭九万斤。”

“则六百万斤石炭,岁须雇工七十人,费钱四十二万,其余杂项一并算之,约共费钱九十万。”

“现今寿阳城中,薪柴百斤值钱三十文,石炭百斤当薪柴二百斤,我以五十文卖之,则每岁得钱三百万。”

“如此,则每岁得利二百万余,以此二百万余之钱,可支齐境南渡之民千人一岁所需之用。”

“若数岁之后,百姓便利此物,再使商贾行售各处,则路途转运,利虽稍损,而年利亦可望及千万。”

“有此千万之利,每岁齐民纵有五千入境,安之亦易也。”

一通长篇大论说完,宗元饶有些紧张地看向陈伯宗,他担心天子听不明白这复杂的计算。

好在陈伯宗前身时数学不差,倒是听懂了他的算计,目中露出赞许之色,言道。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宗卿真干吏也!”

“然朕心中尚有疑问,愿宗卿稍解之。”

“以卿之言,采石炭六百万斤,岁费钱九十万,此即采百斤石炭需费钱十五文,然否?”

宗元饶只道。

“然也,圣明无过陛下。”

陈伯宗为这明显的恭维笑了笑,又道。

“朕闻舟船载物千斤,行百里需用钱二十文。”

“自此地起石炭,走淮水、邗沟、入大江转行建康,水程千里(即四百公里),则百斤石炭,需用运钱二十文。”

“如此,则百斤石炭至建康,成本即三十五文也。”

“今建康有民三十万,岁用薪柴三亿斤。”

“建康市中,薪柴百斤四十文,百姓苦其价高。”

“石炭百斤当薪柴二百斤,我以六十文卖之,百斤得利二十五文,百姓亦得其便。”

“取卿三分之一之论,则建康岁用石炭五千万斤,利有一千二五十万文。”

言到此处,陈伯宗忽然一顿,定定看向宗元饶,道。

“此事既利国计,又便民生,是大善政也。”

“朕素知宗卿廉俭爱民,故用卿官寿州,今日观之,卿果干才也。”

“能否为朕办此事?”

闻言宗元饶若有所悟,当即拜答道。

“臣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

陈伯宗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好为之,毛公之后,当用卿为工部。”

————

光大四年,一月二十八。

陈帝陈伯宗,巡寿州,登舜耕山,刺史宗元饶等从之。

二月初一。

寿州刺史宗元饶集齐人南渡无依者,置矿窑于舜耕山,使心腹吏督之,营采掘石炭之业。

二月初五。

石炭出,帝自寿阳南还。

二月十六。

帝归建康,并左民、度支二部为户部,易都官为刑部、五兵为兵部、祠部为礼部。

自是,南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制始成。

二月二十。

诏以平州刺史徐俭为兵部尚书、东宁郡守司马申为平州刺史。

三月初二。

有罗马使者自周境来供奉,帝大异其事,特见于华林园。

——————

作者的话。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改了推荐机制,最近本书的收藏是一个也不涨了。

其实作者写这书也不想赚钱,只想有点人看,现在一点流量也无,实在打击人。

可能,这年头就是要靠工业化生产的小白文才能横行市场吧。

既然如此,作者以后尽量多发点免费章节,算是对这种市场的一点小小地反抗。

另外,本书也得改成周更了。

虽然目前写这书,每一章大概只花三小时查资料、三小时码字,也就是两天业余时间的工作量,但既然没流量了,作者没有一点成就感,不如留点时间多干点别的。

所以下一章在10月7日,之后的更新应该都会放在每周日,大概就是作者周六晚上查查资料,周日早上码码字这样。

因为更新龟速,以后作者尽量都发免费章节好了。

希望各位别删书架,万一哪天想起来,打开一看主角都已经活到七老八十了呢。

放心,只要起点和我还在,本书还是会保持目前这种比较严肃推演风格,一直写下去的。

感谢各位的支持,国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