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抵近侦察(2 / 2)

神通永恒 太虚凌风 2257 字 2个月前
🎁美女直播

所以,秦空的存天理,灭人欲,其实也可以说是存天理少人欲。

尽管这样做,会存在一种说不伦不类的感觉,说斩断却又不是彻彻底底的斩断,很可能陷入一事无成境地的危险,可秦空并不在乎。

亦或者说是,秦空目前还没有将这样的想法,完全固化下来,他还在孜孜不倦,上下而求索的过程之中。

秦空,其实是在找一个平衡点的过程之中。

盖因为,在秦空看来,在绝灭欲念这一点上,其实并没有真真正正的绝对。

严格来说,没有欲念,又何尝不是一种欲念呢?

就好像,如果没有情,又怎么会无情呢?

再者,如果真的没有了任何欲念,那其实与一尊傀儡,也没有任何的不同了,要么就是在没有任何欲念之后,成为一尊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很可能走上极端的怪物。

所以,就算是道家历史上,曾经有太上忘情,太上绝情的法门,秦空也没有想过要去修习。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如今的大周皇朝,亦或者说是元始大千世界之中,即便秦空想要修炼,也不会有任何的机会。

而从内心来说,秦空也不会希望自己任何的欲念都没有。

抛开修炼的欲念之外,秦空还有守护,无论是守护姬灵泷,还是守护大周皇朝、苍玄王朝的人族生灵,亦或者是其他存在。

总而言之,秦空并没有成为怪物的想法。

……

看到银针鱼之后,秦空迅速施展物换星移,倏地一下便消失在原地。

等到秦空和姬灵泷再度出现的时候,已然是位于那条银针鱼的腹内了。

然后,秦空迅速以强大的神识,控制了这条银针鱼,让它以斜线的方式,朝着妖族大本营的那个方向靠近。

另外一点,极寒冰河,约莫有百里之宽,其中冰层和河水,差不多各占一半。

换句话说,秦空和姬灵泷想要抵近侦察的话,显然是要深入冰层之中的。

当然,从现实来说,秦空和姬灵泷,显然不可能挑极寒冰河冰层的表面,那种比玄铁还要坚硬无数倍的地方去下手。

如此做法,就像是没有牙齿却硬要啃骨头,说得好听一点是不明智,说得难听一点,其实就是不自量力了。

无论何时何地,看清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看清,既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自大狂妄,更加不是要放弃努力,而是对于自身能力必须要有非常清醒的认知。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勉力就能够做到的。

更不是每一次冒险尝试之后,都有重来的机会。

在尝试之前,可能的话,尽量三思而后行,总是没有错的。

秦空和姬灵泷,其实是打算从冰层厚度和坚硬程度都相对较弱的下层区域着力。

毕竟,越是深入地下,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实便越是接近地心,而众所周知,地心岩浆的炽热程度,乃是非常之高的,就好比太阳的表层与核心。

至于说侦查的手段,就算秦空掌握了神话级别的窥神术,他也不会轻易使用。

很简单的道理,侦查手段,并非是万能的存在。

就算窥神术从威能上比窥涅术和窥镜术提升了太多,也不可能改变它的本质。

不是什么事情,不是什么神修,都可以窥视的。

秦空曾经在典籍之中看到过一些,那种至强的存在,别说是明目张胆地窥探,就算是念叨,乃至想象,都会被他们察觉到。

如果那些妖族的神修,有的提前布置了手段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有神修在窥视他们,然后,他们再顺藤摸瓜,沿着痕迹,很可能就会发现秦空与姬灵泷。

不是做得隐秘,就真的神不知鬼不觉,一切的一切,还得看对方神修,是否具备发现的能力。

就这样,秦空和姬灵泷,在银针鱼的腹内,不断向妖族大本营靠近。

……

与此同时,在妖族大本营之中,位于中央区域,最大的那座堡垒之中。

一名又一名气息强大的妖族,正聚集在一起。

妖族者,蠃麟羽昆……种族繁多,大小强弱不同,不一而足。

洪荒时期,妖族强盛的时候,百族尚且不止。

只不过,时过境迁,妖族的强盛早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族成为了元始大千世界的主宰。

但是,没有永远处在高峰的存在,如今的元始大千世界人族,也早就不复往昔的辉煌。

从这一点上来说,真的很难想象,世间究竟有什么是永恒的存在?

堡垒之中的妖族,既有完全化作人身,一点妖族外形都没有的存在,也有半人半妖,不伦不类的存在,另外,还有极少数仍旧保持妖族的元身。

纵然妖族和人族,乃至魔族,自古以来都是对立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族之间,就是绝对的壁垒分明,没有一星半点的交流。

化身人形的神通,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但妖族有化身人形的存在,魔族也是一样。

而人族之中,同样有一些是效法妖魔两族。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彼之长来对敌,无疑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绝佳典范。

而此时此刻,在在首座之上,赫然有一只山羊模样的存在。

毫无疑问,他就是妖族始祖之侍,亦即是那只山羊妖物。

抛开始祖之侍不谈,其他的妖族,赫然都是天地法相境界天阶段的存在。

至于说当初从葬神古地离开的那只玄武,已然是阴阳生死境界的存在,现今却是并未出现在这里。

说起来,玄武当初想要让血光之灾扩散,祸乱人族的计划,最终乃是被秦空联合其他神修成功瓦解。

不知道其是否知道,以及在知悉之后,又是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