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英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从容与自信。
“徐总,这事儿,咱们得细细琢磨下。不如等回到您公司,咱们再坐下来,慢慢谈?”
“当然,我等得起。”徐文亮爽朗一笑。
饭后,徐文亮起身去结账,林秀英则趁机提出了一个小请求,希望他们能有时间私下商议下。
徐文亮欣然同意,留下她们在包厢内,开始了讨论。
包厢内,灯光柔和,气氛却异常紧张。
林秀英、张有娴与许海丰三人围坐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认真。
许海丰拿出记事本,开始整理之前的记录,准备制定一个详细的评估报告。
林秀英首先开口:“许先生,你对这个工厂的看法如何?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接手?”
许海丰沉吟片刻,说道:“根据我目前的了解,诚心文具工厂在市场上的口碑还不错,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以及潜在的风险。”
张有娴接着问道:“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许海丰回答道:“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对工厂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员工素质等方面。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是否接手,以及接手的价格。”
林秀英点头表示同意,她看向张有娴,问道:“有娴,你觉得呢?”
张有娴微微一笑,说道:“我同意许先生的看法。我们应该先做好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再做出决定。”
林秀梅知道他们今天是来做什么,肯定是等不了的。
“许先生,你只要告诉我工厂值多少钱就够了,至于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员工素质这些方面,你先不用考虑。”
张有为都让她参与搞文具了,前景肯定有。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他们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许海丰连忙拿着笔迅速写着。
林秀英和张有娴静静的等待着。
许海丰把评估报告,放在林秀英和张有娴的面前。
他详细地介绍了评估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给出了他的结论。
“不考虑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员工素质这些因素,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诚心文具厂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诚心文具工厂的合理估价应该在80万元左右。”
林秀英和张有娴听了许海丰的评估报告后,点头示意知道了结果,现在就是去谈价格的时候了。
她们觉得这个价格相对合理,也符合她们的预期。
张有为当时给她们说的价格也在80-100万之间。
他们走出包厢,准备向徐文亮提出合理价格。
再次来到了诚心文具工厂,在徐文亮的办公室中。
徐文亮泡好了茶,接待他们。
并询问了他们的意向。
林秀英首先开口:“徐先生,经过我们的考虑和评估,我们决定对诚心文具工厂提出一个收购价格,您看合不合?”
徐文亮闻言,神色一凛,他问道:“那请问你们提出的价格是多少呢?”
林秀英从容地徐文亮,说道:“根据我们的评估,我们认为诚心文具工厂的合理估价应该在80万元左右。”
徐文亮听了这个价格后,沉默了一会儿。
他似乎在权衡着这个价格是否合理,也在考虑着自己的利益。
徐文亮上次和张有娴提的价格可是108万,但是现在市场上,没有老板给他出价。
再拖下去,也不是个事,会慢慢把他拖垮,毕竟工厂还在小规模生产着。
过了一会儿,徐文亮开口说道:“80万元...这个价格确实比我预期的要低一些。”
林秀英说道:“那您觉得价格到多少合适?”
徐文亮听后,微微皱了皱眉,显然对这个价格有所保留。
他沉吟片刻,说道:“林女士,我理解您的评估是基于专业和客观的角度,但考虑到我们工厂的品牌影响力、稳定的客户群,我希望能够再商量一下价格。”
林秀英和张有娴交换了一个眼神,她们深知这场谈判才刚刚开始。
林秀英适时插话道:“徐总,我们完全理解您的立场。不过,除了价格之外,我们更看重的是你们的销售渠道。如果能在销售渠道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相信价格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徐文亮闻言,眼前一亮,他明白林秀英的话中之意。
“那如果我把销售渠道,这些客户打包给你们呢?”
徐文亮他也清楚,他既然不想做这方面的投资了。
那不如把这些资源换点钱。
林秀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这样吧,如果贵方能在销售渠道上给予我们一定的支持,共享客户资源和材料渠道资源等,我们愿意在80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费用,作为诚意。”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双方达成了共识。
这一商量就是2个多小时过去了。
她们也表示会尽快与徐文亮签订正式的转让合同。
林秀英和张有娴的三味书屋,以88万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诚心文具工厂。
林秀英、张有娴的两方其实在来之前,已经商量好了股权结构。
管理由林秀英管理,他们各自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再合作投资一家投资公司,股权分配为林秀英占股48%,张有娴占股14%,张有为占股38%。
当然,协议上也会写好,转让股权需要三分都同意的情况下。
出资还得林秀英占大头,张有娴的股份是要抵押家里的房产。
张有为写了首《暮色回响》给到了严诗文。
严诗文二话没说给了他20万,算是这首情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