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夏天,可不就是热吗?“苏妙琴手里的团扇飞舞几下,面上酡红散去,依旧有些微烫。
“也是”
,闺蜜左右一看,“我家正在建一个水榭,临着水儿的,风一吹,全身都透着清凉。”
“待建好,带你们去玩玩。”
苏酒酒想起,古代其实有很多消暑方法。
比如运点冰窖里的冰,房间里开个水井等
也有简便一点的,比如“浮瓜沉李”
,将瓜果浸泡在冰水里,吃一口,绝对透心凉。
待自己的食肆建成,各种花样的冷香饮子安排上,绝对能人流量爆棚!
可能对现代人来说没什么,冰饮只是辅助的消暑手段。
但对于这大齐,就是冲击!
没有人能拒绝在35度的高温,拒绝一口冰冻杨梅!
清甜微酸,还带着冰渣子。
更人打更前,先来一碗;教学的夫子,午后来一碗。
着实沁凉。
偏偏苏酒酒脑子里冰饮花样繁多,
还可以不断更换新品!
红糖冰粉,配一点葡萄干、花生碎、爽滑可口,
杏仁豆腐、多肉葡萄、冰奶茶,
做体力活的,来一杯,则补充糖分又解渴……
此在本朝从未有过先例!
说起这冰块,
在唐朝,一位工匠在开采火药原料时,无意间发现硝石溶于水,会迅速吸收水中热量,而使水结成冰。
从那后,硝石制冰变得广为流行。
冰制好后,有的直接放在碗里,
讲究一点的贵族,会使用冰鉴来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