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力士的第一道诗题第一更(2 / 2)

🎁美女直播

这六句出自杜甫《千秋节有感二首》,写于距离陈成所在的开元二十四年足足二三十年之后,是杜甫经历安史之乱、国家破败之后,回忆起当年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过生日时热闹景象,写下的无限惆怅、神往的诗句。

原诗的开头结尾如“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桂江流向北,满眼送波涛”这种伤感丧气的句子,一概不用。

截取了中间几句歌颂千秋节盛况的内容,看起来与今天的氛围十分切题,尤其是“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这两句对仗极其工整,颜色对比格外鲜明,一看就是老杜晚年技艺致臻化境的风格

自己一上来就拿出了杜甫的大作,搞不好直接就被呈送到皇帝的面前被他御览了!

哈哈哈哈!

陈成越想越得意,这种难度的诗,原本不应该是他背得会的,可是有一年年会,他被抓包去当主持人,要背一些喜气洋洋的串场词,刚好这几句在台本里有,不能说滚瓜烂熟,那也是映像深刻。

何况今天的比试猜到大概率用得上,还加强练习了一下。他写得也非常快,但并没有急着交卷,而是等那些小傻瓜先交卷后——

有的人一看就是有宿稿,要不然才思再敏捷,也不可能那么快,对吧?

看到已经不少人交卷了,陈十一郎才敲敲纸面,表示自己已经不需要修改了,被侍者收走了卷子。

他的诗作很快被送到考官那里,身穿深青官服,官居右拾遗的考官大人,三十来岁的,别看只是中书省从八品上的小小言官,却是正宗进士出身的,阅卷极快,不管写了多少句,基本上扫上两眼,就给出评级,随笔画上“中”“中上”“上”“上上”的评级,即便是“上”等的诗作,也很少有能让他多看两眼的。

唯独陈成的卷子呈上来的时候,考官略在他的试卷上一扫,就被镇住了!

忍不住连看四眼!

好他妈丑的字……

无视陈成拙劣的书法,再去细看他的卷子,考官又陷入了一阵沉思……

不多时,有侍者走过来,给他递上一块评级牌子,上面赫然写着“中上”几个字。

靠!有没有搞错啊!我怎么可能才“中上”?

不对,是“杜甫”怎么可能才“中上”?

“小郎君请往前排就坐!”侍者指引道。

“哦!我这是进步了是吧!”陈成转怒为喜,跟着人家屁颠颠地往前方的席位移去。

一二三四五,足足前进了五排!

将一众低级官僚的子女甩在了身后!

有人前进,就有人退。被判“下”等的考生,退后五排,如果刚刚和陈成一排,那就已经出了警戒线了。

至于被直接判“下下”的,对不起,哪怕你现在坐在第一排,也直接走人没商量!

当然,主考官虽然睿智公正,却也不是不通情理的大傻瓜,在前五排就坐的人,别说“下下”了,就是“下等”也不见一个。

“考官宽宥!考官宽宥啊!我值得一个‘下’流!我值得一个‘下流’啊!”有人得了“下下”被直接驱逐,痛心疾首地疾呼,却又不敢质疑主考官的权威。

他可是他呀!论诗,谁敢质疑他!

陈成看着这些在自己前排被叉走的人,心中暗爽不已,

虽然“中上”只是第三等,可这才第一轮呢,不急。

他也还是留了一手的,杜甫这首诗,被他斩头去尾,肯定影响了完整性。

辞藻够华丽了,但平铺直叙,还缺一句“托物言志”啦,“借景抒情”啦,“怀才不遇”啦,“壮志难酬”啦之类的来升华主题。

这倒不是杜甫的原诗缺少这种感情,只是人家的感情和他现在的感情恰好是相反的,不能生搬硬套呀!

至于今天现场可能遇到杜甫,来一场“真假杜甫”的PK,那陈成倒不担心。

因为青年杜甫和晚年杜甫明显是两种风格,现在的杜甫就算遇到同样的题目,写出来肯定是另外一种味道。

他自己对第一轮感到“差强人意”,旁人可就不是了——

这小小稚童从“低级官僚”子女中脱颖而出,现在已经和“中层官僚”子女坐到一块去了,那可以说是很了得了!

“陈家这小郎君属实不错!”

“我还以为别人说这孩子自小能诗是谣传呢!”

还有训孩子的:“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还好意思哭!”

“不要喊我阿母,我不是你阿母!”

“……”

在场的有的小孩勉强凑出来五言四句,二十个字勉强算“诗”的东西,更多的人只是写上几个字也就作罢了。

有灵活的家长,在家里提前教好的几个字,不管现场出的题是什么,都写上

全是吉利话!

有写“圣人万福”的,有写“祥瑞御免”的,再直白点就写上“千秋节”三个字,实在写不了字的,也会教会写“吉”字这种笔划少的,哪怕画个爱心呢!

都呈现给圣人

表达对他老人家美好的祝愿亲切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