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宣陈十一郎御前觐见第一更(2 / 2)

🎁美女直播

御前失仪可是大罪!

赶忙推他进了一间偏殿,上来四五个宫女,七手八脚地把陈十一郎扒了个干净,狠狠地搓洗了一遍。随即给他换上一套喜庆衣服,用鲜花香薰把小陈狠狠一薰,味道浓烈差点把小陈薰吐了,搞定完这些,才把他带到上阳宫观风殿外最末排候着,等待皇帝统一宣见。

大殿之中,一派灯火辉煌,大臣们纷纷向圣人呈上自己的贺礼:露囊和宝镜,这是从开元十八年就有的历来传统。

说是“宝镜”,其实也就是一面铜镜,上面会刻上“千秋万岁”的四字铭文,故名曰“千秋镜”。

张丞相代表群臣发言:“臣九龄言:伏见千秋节日,王公已下悉以金宝镜进献,诚贵尚之尢也。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臣敢缘此义,谨于生辰节上《千秋金镜录》五卷,乃述前世兴废之源!”

李隆基称善,命赐书褒美之。

收了臣子的礼物,富有四海的圣人自然不会没有表示,相应的也会赐四品以上官员金镜、珠囊。

你送我一面铜的,我回给你一面金的,是不是有点“金斧子银斧子”故事的味道?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鍊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李隆基作诗《千秋节赐群臣镜》一首,笑道:“令节肇开,情兼感庆!率题四韵,已示众卿!”

“众卿的礼物朕都收到了,朕也赐回礼给众卿了,”李隆基笑眯眯地:“可有所歌?可有所作?”

皇帝说我已经写了一首诗,现在到了该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群臣自然不能怠慢,纷纷写下类似“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千秋题作字,长绶带为名”的诗句来,次第吟诵,欢乐纷呈。

“小儿辈可有佳作?得无‘谢家之宝树,早慧之惠连’耶?一并宣进来吧!”李隆基命令取张九龄、李林甫、高力士、贺知章等家的子弟诗作来看,\b刚刚他们都是在楼下取得了“好成绩”的。

陈成已经在观风殿外被晾了半天,脚都站麻了。听到皇帝接见,连忙随在张藏器等人的屁股后面一起进了去,小宦官给他在末席安排坐下。

前面李隆基挨个看着前三轮少儿组众人的诗作,边看边摇头,啼笑皆非道:“此亦是‘上流’诗作耶?”显然诗才很高的皇帝陛下对这些诗作的艺术水准不以为然。直到看到柳绘所作“种瓜日当午”之诗,才赞许道:“善极!”命赏赐珠帛,以资鼓励。

柳绘小娘子因是女性,尽管两轮表现出色,但没有获邀入宫来,到底还是有些不公平。

到后面又看到陈成的诗卷,字如鳖爬,皇帝信手就要扔掉,但看到“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个字,又停住了,粗粗一览,笑道:“文理不通!全然不通——这是何人所作?”

也不知谁推了陈成一把,他赶紧从后面向前疾行几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口中高呼:

“小民颍川陈苌,拜见圣人!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惠妃娘子,娘子千岁千岁千千岁!张丞相永远健康!李相国比较——呃,李相国天天安详!”

陈成嘴巴像连珠炮似的胡言乱语,把从《还珠格格》上学来的那套清宫戏礼仪胡乱套上去。

“是哪个教你这样做的?”李隆基哭笑不得:“免了!——你起身来,进前说话罢!”

陈成听到皇帝天音,不敢怠慢,噌噌噌又往前冲了一段,眼角余光不自觉去瞥身边“衣着尽朱紫”的一众勋贵,但不敢抬头直视皇帝。

李隆基展示了一下手中诗:“这是你作的?”

连忙回答:“回圣人,是小子作的。”

李隆基从左手边看过的诗里面又抽出一卷诗稿,问:“这首也是你作的?”

陈成一看,是自己第一轮抄袭杜甫的半首,也认了。

李隆基看看道:“这首倒是写得还行,就是有头没尾,像是从一整篇里截出来的,算不得完章。”

陈成心中一突:这也看得出来!答道:

“圣人果然真知灼见!一眼看穿!”陈成道:“陈苌知道圣人千秋节的庆典还有许多令人大开眼界的事物,故而留白,等边看边续!”

“那现在续上了吗?”

“已有接续——”

李隆基笑道:“念来听听吧!”

陈成叉手行礼,随即站直身子,负手而立,朗声吟道:“

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招。

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

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

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

宝镜群臣得,番人万国朝!

衢樽饮兴盛,功论尧舜高!

衢樽,指在通衢大路上设酒,随便行人自饮,被用来形容仁政。

诗中说到了五凤楼的排场,音乐的动听,舞美的华丽,会跳舞祝酒的马,走钢丝、玩特技的人,圣人向臣下赏赐的千秋镜,番邦万国来朝的盛景,洛阳百姓尽情饮用御赐美酒的欢乐——

当然,小陈不忘适时在末尾提醒大家:

大唐能有今日的太平盛世要感谢谁呀?

当然要感谢圣明的君主!

他的功劳,比尧舜还要高!

李隆基听完陈成的最后一句“功论尧舜高”,李隆基忍不住笑道:“不敢比及尧舜。”

“那微臣便改为‘禹汤’,”陈成搭腔很快:“功论禹汤高,也更加合辙押韵。”

李隆基哭笑不得:禹汤改尧舜,不还是一回事吗?

看陈成这小子越发觉得有趣。其实在李隆基的内心,一直自比尧舜,否则也不会十年后“改天宝三年为载”。

“年”改“载”,不纯粹闲的没事干吗!不,因为《尔雅》上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我的时代,就是唐尧虞舜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