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发现欧罗巴(1 / 2)

奷雄天下 大罗罗 1738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现在已经大明天道四年的仲夏了。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完成环球旅行的并且以一本《文山漫记》名留青史的文天祥,这会儿又在海上晕船了。

他在明洲的活动到此已经画上了一个不大圆满的句号,虽然传下了儒家的道统,教化了一些印第安人和阿兹特克人。但是却亲眼见证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屠杀……却没有任何办法加以阻止,甚至没有任何证据可以去揭露凶手的真面目。

虽然中明洲的每一个汉人都相信这场瘟疫是天道教搞出来的,每一个土着也同样相信这一点。但是中明洲的汉人们只是一心挖金子挖银子,而明洲的土着则坚决相信瘟疫是太一神放出来惩罚他们的。人,怎么斗得过神呢?还是老老实实做奴隶吧!

另外,文天祥花了三个月时间秘密搜集证据,结果却是一无所获——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场灾难是蒙起和杨阿过还有周小七弄出来的。甚至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场“亡灵天灾”是人为的。

蒙起紧急召集在明洲开矿的汉人替他们种痘,只是因为发现了一例移民感染天花——是在银山港港口发现的,那是个被卖到明洲来的日本女子,是乘坐“新大陆”级飞剪式帆船抵达银山港的。在船上发病,下船的时候已经是个大麻子了。港口的海关人员粗心大意(因为港口海关人员太少,所有只管出口收取金银矿税,是不管入口的),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对这艘“新大陆”级上的船员旅客进行隔离,让他们在银山港乱转。没多久,银山港的道观就收治了两例新的天花患者。于是银山港的总督立即向中明洲总督府告急,再后来就是召集所有汉人种痘。

整个事件都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中明洲总督府仿佛没有任何错漏,除了天花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中明洲流行……

坐在西洋舰队旗舰“大西洋”号宽敞的前甲板上,吹着北大西洋上涌来的清凉海风,望着碧蓝的海面一层层的滚动起伏,呼吸着带着咸味儿的潮湿空气,文天祥感到舒服了一些。作为伟大的航海家,他依旧晕船晕得厉害,这一次又在海上漂泊了两个月,真是糟了大罪了。

本来从扎马港直驶欧罗巴用不了那么长时间,但是玛雅海总督府还要利用这次航行对玛雅海北岸进行探索,并且在那里建立据点。因此舰队在离开扎马港后,就沿着海岸线北上,接着又是东行,然后又折返向南,最后在一个半岛和一个大岛之间再转向东。这才进入浩瀚无垠的大西洋。

在探索玛雅海北岸的行动中,大西洋舰队还建立了几个极有价值的据点。一个是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的入口处,大西洋舰队还出动了一艘“玛雅”级去探索大河,航行了几天都没有见到大河的终点。于是就认定这是一条不亚于长江、黄河的大河,便在长江黄河中各取一字,将之命名为长河(他们找到了密西西比河)。又在长河口建立了一个大据点,起名长河堡。

另一个位于玛雅海中一座和北明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大岛之上,这是一座狭长形东西向的大岛。因其形状被命名为长岛(应该是古巴岛),大西洋舰队在长岛北岸的中部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海湾,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木堡,留下了一百家军户和几百印第安八旗兵。因为这座木堡正好位于玛雅海北面的入口附近,因此就被命名为“海口堡”。

大西洋舰队就在海口堡的海湾中休整了十天,还派出阿兹特克绿营兵上岸进行了一番搜索,发现了几个土着部落。向他们展示了火枪齐射的场面,还赠送了几把小刀子,和这些部落结了盟。双方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也没有人员伤亡。

不过文天祥还是很清楚,这些土着一定会在5到10年内基本灭绝……

在离开长岛之后,大西洋舰队还发现了一个由数百个甚至更多的小岛组成的群岛,命名为大西洋群岛(巴哈马群岛),还在其中一个拥有天然良港的岛屿上建立了据点,起名为大西洋堡。

离开大西洋群岛后,先是南下,然后海上就刮起了东风,推着舰队一路向东,再也没有发现什么海岛。极目向四下望去,满眼都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海水,无穷无尽仿佛直到世界的尽头。

大西洋舰队是提督姓林名世隆,字传礼,扬州人,只有二十七岁,海军中将衔,封了威远伯,是早年那所随营军校的学生,一直在船上服役,还在海军军校中回过炉。算是大明海军中最早的科班生。在担任大西洋舰队提督之前,曾经在两洋(南北洋)舰队担任过舰管带、分舰队提督、舰队参谋长兼旗舰管带。去年还率领五艘“新大陆”级完成了绕过南明洲大陆的航行,还依据海军参谋部的命令,在南明洲西海岸中部一片沿海的大沙漠中发现了巨型硝石矿和不计其数的鸟粪。

这显然是片极有价值的沙漠!

在海军中服务多年的林世隆,只要一上甲板就变得威严庄重死板,也不大理财文天祥、梁崇儒他们,只是天天盯着水手船员们工作操练。

文天祥想着他的心思,也没有兴趣去招惹应酬一个大明帝国的伯爵中将。这些大明的高级将领都拥有一种让文天祥感到很不舒服的气质——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刻板威严,对文官也不尊重。这位林世隆中将更是如此,哪怕和大西洋总督梁崇儒说话也粗声大气,并不以属下自居(实际上也不是属下,大西洋舰队是海军部和海军参谋部共管的)。倒是和使团中军衔低他一级的陈冲冠颇为热络,见了面就称兄道弟。